宋有雀生于城之陬,史占之曰:“吉。小而生巨,必霸天下。”宋康王喜,起兵灭滕,伐薛,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与齐、魏为敌国,乃愈自信其霸。欲霸之亟成,故射天笞地,斩社稷而焚灭之,以示威服鬼神。为长夜之饮于室中,室中人呼万岁,则堂上之人应之,堂下之人又应之,门外之人又应之,以至于国中,无敢不呼万岁者。天下之人谓之“桀宋”。齐湣王起兵伐之,民散,城不守。宋王奔魏,死于温。
【译文】宋国发生雀鸟在城边生下鹞鹰的怪事,太史卜了一卦,说:“吉。小而生大,必霸天下。”宋康王大喜,起兵灭掉滕国,攻占薛地,向东击败齐国,夺取五座城,向南战胜楚国,占地方圆三百里,向西打垮魏军,宋国一时成为可与齐国、魏国相匹敌的国家,宋康王对成就霸业更加自信。他想早日完成霸业,便射天鞭地,砍倒神坛后烧毁,以表示自己的声威可以震慑鬼神。他在宫室中整夜饮酒,令室中的人齐声高呼万岁,大堂上的人闻声响应,堂下的人接着响应,门外的人又继续响应,以至于国中没有人敢不呼万岁。天下的人都咒骂他是“桀宋”。齐滑王趁机起兵征伐宋国,人民四下逃散,弃城不守。宋王只好逃往魏国,死于温地。
【随笔】看到这则故事,想起来陈胜、吴广起义,在鱼肚子里塞上“大楚兴、陈胜王”的纸,让钓鱼的人钓到,借此制造舆论声势,民众看到上天示警,这是天意啊,纷纷相信,跟随起义。
宋国发生雀鸟在城边生下鹞鹰的怪事,放在现在来看,从遗传基因的角度,现代人肯定会先质疑,但古时候的人,对世界事物的认识少之又少,崇尚占卜,任何奇怪的事情都会先联想到鬼神怪力之说。占卜以后,是大吉,那自然欢喜。宋康王大喜,认为这是天意啊,充满了自信,一鼓作气,想要成就霸业,一路所向披靡,打胜仗的的结果又强化了他对“必霸天下”的自信心,由此可见,信念的重要性。能不能做成一件事,有没有勇气去做一件以前从来不敢想的事,信念的力量至关重要。
然而事情的发展,出现了转折。宋康王的本性是暴虐无道,百姓将他与夏朝的桀相提并论,可见对他的憎恨。宋康王打了几次胜仗,便开始狂傲自大,骄傲真的蒙了人的心智,一旦骄傲起来,虚荣心就会升起,人会变得自我膨胀,把功劳都归功于自己的努力,忽视了外部因素。宋康王不仅开始饮酒作乐,让人山呼万岁,甚至不敬天地,在那个年代,这种做法可是狂悖的。骄兵必败,更何况没有任何德政和民心的宋康王,呼啦啦似大厦倾,被齐国攻打,出逃后,死在温地。
宋康王一出生就注定了他可以拥有了至高无上的王权,但不作死就不会死,前有夏桀,后又宋桀,都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宋康王想必没有读透这些治国之道,历史总是那么相似,历史也是一次次的轮回。
燕师乘胜长驱,齐城皆望风奔溃。乐毅修整燕军,禁止侵掠,求齐之逸民,显而礼之。宽其赋敛,除其暴令,修其旧政,齐民喜悦。乃遣左军渡胶东、东莱;前军循泰山以东至海,略琅邪;右军循河、济,屯阿、鄄以连魏师;后军旁北海以抚千乘;中军据临淄而镇齐都。祀桓公、管仲于郊,表贤者之闾,封王燭之墓。齐人食邑于燕者二十馀君,有爵位于蓟者百有馀人。六月之间,下齐七十馀城,皆为郡县。
【译文】燕国军队乘胜长驱直入,齐国大小城池望风崩溃。乐毅整肃燕军纪律,禁止侵掠,寻访齐国的隐士高人,给予荣誉礼待。还放宽人民赋税,革除苛刻的法令,恢复齐国旧的良好传统,齐国人民都十分喜悦。乐毅于是调左军在胶东、东莱渡过胶水;前军浩泰山脚下向东到达渤海,进攻琅邪;右军循着黄河、济水而下,屯扎在东阿、那城,与魏国军队相连;后军沿北海镇抚千乘;中军占据临淄,镇守齐国国都。他还亲至城郊祭祀齐桓公、管仲,旌表齐国贤良人才所住里巷的大门,封治王燭的陵墓。经过收买人心,齐国人接受燕国所封君号、领取俸禄的有二十馀人,接受燕国爵位的有一百多人。六个月之内,燕军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都设立郡县治理。
【随笔】在战国大大小小的战争中,有些攻城略地以后,会驱逐百姓,有些则会安抚民心,推行善举,让百姓诚心归顺。其实老百姓在意的并不是谁是统治者,老百姓想要的安居乐业,可战国时期,常年打仗,百姓也免不了服兵役,甚至颠沛流离。乐毅在攻占齐国之后,严明军纪,不滥杀无辜,不随意掠夺百姓财物,减少了齐国民众对燕军的敌意和恐惧;削减赋税,减轻负担,使得民众能够更加安居乐业;尊重当地文化习俗,赢得了文化阶层的支持和认可;礼遇名流,安抚豪强,授予爵位、官职,巩固了燕国在齐国的统治基础;分派兵力驻守重要地理位置,保疆拓土,六个月便拿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这势如破竹的背后,是乐毅的仁义和远见,充分证明他不仅是军事家,也是政治家。
田单相齐,过淄水,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田单解其裘而衣之。襄王恶之,日:“田单之施于人,将以取我国乎!不早图,恐后之变也。”左右顾无人,岩下有贯珠者,襄王呼而问之日:“汝闻吾言乎?”对日:“闻之。”王日:“汝以为何如?”对日:“王不如因以为己善。王嘉单之善,下令日:‘寡人忧民之饥也,单收而食之。寡人忧民之寒也,单解裘而衣之。寡人忧劳百姓,而单亦忧,称寡人之意。’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也!”王日:“善。”乃赐单牛酒。后数日,贯珠者复见王日:“王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穀之。”乃使人听于闾里,闻大夫之相与语者曰:“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教也!”
【译文】田单出任齐国国相,有次路过淄水,见到一个老人渡淄水时冻得直哆嗦,走出水面时已不能前行。田单便解下自己的皮袍给他披上。齐襄王听说后十分厌恶,说:“田单对别人施恩,是打算夺我的国位,我不早下手,恐怕以后会有变故!”说完一看左右无人,只在殿阶下有个穿珠子的人,襄王便召他过来问道:“你听见我的话了吗?”回答:“听见了。”襄王问:“你觉得怎么样?”回答说:“大王不如把此事变成自己的善行。大王可以嘉奖田单的善心,下令说:‘我忧虑人民的饥饿,田单就收养他们,供给饮食。我忧虑人民的寒冷,田单就脱下皮袍给他们披上。我忧虑人民的操劳,田单也因此忧虑,他正符合我的心意。’田单有善行而大王嘉奖他,那么田单的善行也就是大王的善行了。”襄王说:“好。”于是赏赐田单酒宴。过了几天,穿珠子的人又来见齐襄王说:“大王应该在群臣朝见时召见田单,在殿庭上致谢,亲自慰劳他。然后布告国内寻找百姓中饥饿者,予以收养。”襄王这样做后,派人到街头里巷去探听,听到大夫等官员互相说;“哦!田单疼爱百姓,是大王的诲呀!”
【随笔】做领导,既要大度,又要会“揽功”。大度是包容和信任,包容下属的小过失,信任下属的能力和忠心;“揽功”是一种手段,这种揽功并非指将下属的成就全部归于自己,而是指领导要善于识别并公开表彰团队成员的贡献,通过及时的认可和奖励,领导能够激励团队成员继续努力。通过这种管理手段,不仅让团队成员感受到被认可,得到了价值感,领导者本身也会收获好评,是一种双赢。
田单将攻狄,往见鲁仲连。鲁仲连日:“将军攻狄,不能下也。”田单日:“臣以即墨破亡馀卒破万乘之燕,复齐之墟,今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车弗谢而去,遂攻狄,三月不克。齐小儿谣曰:“大冠若箕,修剑拄颐,攻狄不能下,垒枯骨成丘。”田单乃惧,问鲁仲连日:“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鲁仲连日:“将军之在即墨,坐则织蒉,立则仗锸,为士卒倡日:‘无可往矣!宗庙亡矣!今日尚矣!归于何党矣!’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士卒无生之气,闻君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此所以破燕也。当今将军东有夜邑之奉,,西有淄上之娱,黄金横带而骋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也。”田单日:“单之有心,先生志之矣。明日,乃厉气循城,立于矢石之所,援枹鼓之,狄人乃下。
【译文】田单准备攻打狄族,前去见鲁仲连。鲁仲连说:“将军您去攻狄,恐怕攻不下来。”田单说:“当年我以即墨的残兵败将击破拥有万乘战车的燕军,光复齐国沦亡土地,现在攻不下狄族,这是什么道理?”上车扬长而去。田单率军进攻狄族,三个月也未能攻克。齐国小孩子在歌谣中讥讽唱道:“大冠若箕,修剑拄颐,攻狄不能下,垒枯骨成丘。”田单开始惊惧起来,又去问鲁仲连:“先生之前说我攻不下狄族,请让我知道原因。”鲁仲连说:“将军在即墨的时候,坐着,手编草鞋;站着,手拿铁锹;带领士兵们唱歌道:‘无可往矣!宗庙亡矣!今日尚矣!归于何党矣!’当时,将军有战死的决心,士兵无偷生的念头,听见您的号召无不挥泪奋臂,准备决一死战,所以才能打败燕军。现在将军您东面有夜邑丰厚的俸禄,西边有淄上封地的游乐,腰系黄金带,驰骋于淄水、渑水之间,有的只是生活的乐趣,而无战死的决心,所以无法取胜啊!”田单说:“我田单有这样的决心,是先生您为我下的。”第二天,他振奋精神,亲临城下,站在箭雨飞石之中,手持鼓槌,击鼓进军,于是攻克了狄族大营。
【随笔】田单的成功有一种时势造英雄的感觉,如果不是突然暴乱,他出逃前加固了车轴,使得他得以逃出城门,他的才智可能不会被看到。田单除掉了燕国的乐毅,收复齐国七十多城池失地,除了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明的政治手腕,还与他深入群众,始终站在人民群众中,与百姓共甘苦,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爱戴分不开。所以攻克狄族时,田单已经位极人臣,恩宠加身,与人民群众有些脱节,所以久攻不下。被点醒以后,振奋精神,重回一线,作为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将领形象出现时,再度激励军士,最终攻克狄族。始终与群众在一起,保持与人民群众的链接,才是热气腾腾的生活,才能看到社会最底层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