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写不长
有些电影,看完之后没有勇气再看第二遍,却又在心中念念不忘,《赎罪》就是这种。
依然是富家小姐爱上了穷小子的爱情故事,诠释的主题其实是忏悔与救赎。影片在打字机的“嗒嗒”声中拉开帷幕,色彩明快得让我以为这是一部浪漫的爱情片。姐姐塞西莉娅傲慢得走下台阶,让罗比给她点烟,两人聊些天气、书籍之类的闲话。点完烟后,罗比看着塞西莉娅微微一笑,那是对心上人的宠溺的笑,观众马上看出两人之间还未点破的爱意。
我很欣赏这段演出,两位演员的表演精致又细腻。一谈到爱情,人们免不了想到那种琼瑶式的表白或是亲密的肢体接触,但这里没有。两个相爱的年轻人,说着与爱情无关的台词,却通过眼神、微表情、小动作营造出微妙的情绪,向观众传达出浓浓的爱意。这是非常考验演员功力的。
罗比是管家的儿子,学业优异,在塞西莉娅父亲的资助下进入剑桥就读,是那种在逆境中自强不息、前途光明的青年。
在家人的印象中,塞西莉娅至少三年没有和罗比当众讲过话。观众会误以为是因为阶层观念作祟,使她不敢承认自己的爱。其实不然,当罗比被指证强奸罪押上警车时,她当着家人的面,上前紧紧拥抱罗比,在他耳边说:“我爱你,回到我身边来”。
她爱得炽热大胆,毫不动摇,不留退路。
之后,她断绝了与家人的来往,拒绝再做贵族小姐,成为一名普通护士,专心等待着罗比从狱中归来。
故事从妹妹布莱妮的视角,再展开一次。当布莱妮透过窗户,看到姐姐塞西莉娅与罗比在花园的喷泉边交谈,继而争执。虽然听不到他们在说什么,但早熟而敏感的她,马上感觉到两人之间的不寻常。所以,她擅自拆开了罗比给姐姐的信,那是充满情色意味的一句话,在十三岁的少女看来,下流不堪。后来,当她向警察举报时,以此信来证实自己的话是可靠的:是罗比。
那句话从说出的一瞬间,她便走上余生都在赎罪的开始。
四年之后,1940年,布莱妮拒绝上大学,追随姐姐的脚步,也当了一名护士。而出狱后当了兵的罗比,在混乱得犹如末日来临的敦刻尔克海滩上等待撤退。他发着高烧,耳边回响着塞西莉娅的话:“我爱你,你要回来。”
救援船到来的那天早上,罗比死了,手里紧紧攥着塞西莉娅的来信,最上面是一张明信片,上面印着一栋海边的小别墅,那是两人的憧憬:等罗比回来,他们就去海边度假。
同年,塞西莉娅死于一次地铁车站爆炸中。
影片从布莱妮的视角,又一次展开。这时,影片的色调已经从明亮丰富,变得清冷素净。她披着斗篷,走出医院,来到教堂,目睹了两位新人的婚礼,努力控制着不发一言。之后,她穿过街道,避让孩童,向面容不善的房东打听,姐姐塞西莉娅打开房门,还是美得不可方物,却多了几分憔悴,甚至有点邋遢。
在那间狭小的居室里,她向姐姐和罗比道歉并忏悔,她答应罗比,写一封信,向法官证实罗比没有强奸,不要押韵,不要修饰,实事求是。
一个故事,如果单线型叙事,就会落入俗套,但在打破时间顺序之后,配合以高超的剪辑手法,往往呈现出更强大的力量。那个晚上,为什么布莱妮一口咬定是罗比干的;为什么在塞西莉娅的住所中,罗比出现得如此突兀?答案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揭晓,不免生出难已抑制的悲伤。
在布莱妮的叙述中,塞西莉娅与罗比的幸福场景不算少;但在现实中,塞西莉娅与罗比彼此相爱,但他们一生中单独在一起的时间,不过是图书馆的十几分钟,和伦敦街头的半个小时。
我曾经和朋友探讨过这部影片:妹妹布莱妮终生都在寻求救赎,她以另一种形式,把幸福还给了姐姐和罗比,她一生的幸福呢?制造罪恶的人却若无其事的结婚,繁衍子孙,恶有恶报为何只是一个传说?
朋友说:“因为布莱妮具有高度的内省精神与悲悯之心,这恰恰是人性之美。”
有情人没有迎来团聚,善良的人终生痛苦,而罪恶的始作俑者却身披圣洁的婚纱,享受着世俗的幸福。影片先扬后抑,哀伤从银幕间悄然渗出,绵延不绝。
让我略感安慰的是,从塞西莉娅与罗比的通信中,感觉到他们在慢慢放下这件事,以两人同样具备的善良个性,他们最终会选择原谅布莱妮,这应该是上天给善良的人的一份礼物。
虽然,那一刻没有机会到来。
Endless
错过垂手可得的幸福,
是比悲伤更悲伤的事。
文 | 写不长
图 | 《赎罪》剧照
(uG��B�=Q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