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在《朝闻道》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为了获得统一力场理论,地球科学家制造了一个环赤道的粒子加速器。但当他们开始实验时,宇宙排险者阻止他们,因为他们的实验将给全宇宙带来灾难。宇宙排险者告诉人类他们的任务就是阻止宇宙中的智慧生命为探索宇宙终极奥义而犯错,造成毁灭性的后果。人类问他什么时候开始监测人类,普朗克时代吗?不是。牛顿?也不是。不会早在亚里士多德时期吧?还不是。宇宙排险者告诉人类监测是从三亿年前石炭纪原始人仰望星空开始。
现代人已经很少仰望星空了,忙碌的生活,灰霾的空气,耀眼的灯光都使人丧失了观星的兴趣。是啊,那些被古人欣赏的星星在科学开来,不过是一个个遥远的天体,没那么重要,更没那么梦幻。
可是星空很美,宇宙很大。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日复一日的烦劳,机械化的生活,总是灰蒙蒙的,不带一点色彩。作为人,总会倦的。于是,我们试图找一片栖息地来寻求片刻的宁静。
跟科幻小说结缘依靠的是荣获雨果奖的《三体》,相遇总是漫不经心,自习无事闲来看看。但这次偶然给我打开了新世界。
《三体》是刘慈欣的代表作,而刘慈欣则是中国科幻小说的代表,他凭着一己之力将毫无根基的中国科幻带到了世界的水准。他的科幻小说并不是打着科幻的旗号实际上是言情故事的软科幻,而是充斥着大量物理原理的硬科幻。有理有据,自成一体。
在《三体》中刘慈欣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黑暗森林理论。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2、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基本保持不变
加上猜疑链和技术爆炸由此得出宇宙中任何一个暴露位置的都会遭到攻击导致毁灭。
这个脑洞是颠覆性的,它说明现在进行的寻找外星文明的活动是极其危险的。一瞬间,我触摸到了科学的冰冷,但也摆脱了日常的庸碌。如果一个人可以把思绪寄托在苍穹之上,那生活又算什么。有如《人民的名义》中的孙连城天天看星星,当他被李达康免职时,真的那么在意吗?
历史上的魏晋是黑暗的,士人无法治国平天下,就只能兴起玄学。我想他们是落寞的,可有什么办法?现实之路不通,反倒诞生了魏晋风度。空灵凄美却灿烂夺目。失意时愁苦也会花时间,那为何不洒脱,今朝有酒今朝醉。抬头看看星空,感受内心的跳动。
《朝闻道》的故事还有后半部分:人类科学家向宇宙排险者询问宇宙的奥义,宇宙排险者说他不能向任何文明透露秘密,但科学家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真理献祭。宇宙排险者解答他们的疑惑,但在十分钟后他们就将死去 。很多科学家加入,为理想而献身。霍金也参加了,但他没有死,因为他的问题宇宙排险者无法回答,他问:宇宙的目的是什么?
人生的目的又是什么?或许星星可以给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