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是武侠小说泰斗级的人物,很多作品都是武侠小说的典范之作。
先生不同的作品从不同历史时间展现了繁复的世态人情和璀璨的江湖画卷,虚构人物与真实人物比肩,既是重释历史,又是书写史诗,显现了金庸先生非凡的才华与抱负。作品塑造的人物、刻画的感情、描绘的景色、烘托得意境,都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风情,非常值得学习和品鉴。
先生于去年十月底离开了我们,借四月清明之意,会心time开启了金庸作品的阅读之邀,开启四月男性主题的读书分享。
本期专访的嘉宾:王家骥,北大生物学博士,用武侠精神联结教育的新派校长;岳艳春,心理学硕士,痴迷心理研究的中学历史老师
话题一:举例谈谈金庸作品中人物身上的武侠精神、英雄气概
艳春:在你心中武侠的定义。
家骥:武,好理解,比如武术、武林。侠的定义,引用巨侠郭靖的话,“侠之大,为国为民。”这是他在镇守襄阳时候对杨过说的一段话。其实每个人心里对“侠”都有一个自己的定义。比如,黄药师,他是不是侠,我们叫他“隐侠”。飘忽不定,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亦正亦邪的。再比如说乔峰,他也是比较完美的侠的形象。还有令狐冲,一个非常可爱的、非常率真的一个侠。还有段誉、虚竹,其实都有金庸先生追求的侠的那种感觉。
艳春:在你心中的侠是什么样的?
家骥:我首推的是推乔峰,《天龙八部》的主人公。还有一个是《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他们身上的江湖气息、狭义的气息比较浓。为什么不推郭靖,因为这个人物塑造的有点完美,就是狭义的精神比较完美,而且这本小说是金庸先生早期完成的,相对较早,作者对侠的认识可能跟后期还不太一样。
艳春:金庸在写作的过程中,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
家骥:在最开始《书剑恩仇录》里,故事性的东西比较多,后面慢慢地加入了人生的思考,人生的哲理性。我个人比较喜欢《天龙八部》和《笑傲江湖》这两本书。一是故事很精彩,二是带有很多金庸先生关于哲理的自己的思考。《天龙八部》本身这就是一个佛的定义,映射了作品中8个主要的人物,具体记不太清楚了。比如乔峰是天,段誉是龙。金庸先生把佛家的八苦,比如“求不得”,感觉描写的最清楚。实际生活里也有着一样的道理,有时候你刻意去追求什么,反而得不到。
家骥:比如虚竹,本来就是一个小和尚。他也没有想去练什么武功,成为什么绝世高手,但是命运造化弄人,慢慢自己变成了灵鹫宫主人,逍遥派掌门,最后成了西夏国驸马。再看慕容复,虽说出身比较好,他自己天天想着复国,最后一步一步反而越走越远。刚出场的时候,北乔峰南慕容,都是光鲜的出场,是非常典型的高贵弟子,慢慢的大家有了认识,对他的评价越来越差。
艳春:高开低走的感觉。
家骥:实际就是求不得。比如乔峰,他就想重新加入丐帮,做一个普通的丐帮的弟子,然后能够在宋朝行侠仗义。但最后他已经贵为南院大王了,他不可能再重新回到这种环境里,所以我感觉书里佛理写的比较多。当年第一次看的时候认定的只是武侠气概,乔峰很帅,在聚贤庄一套太祖长拳打败了好多武侠高手。后期再看,感觉有好多超越武侠的东西在里面。
家骥:再来说《笑傲江湖》,最开始的时候其实对这个《笑傲江湖》,第一次看感觉令狐冲又喜欢盈盈,又想着自己小师妹,感觉简直除了张无忌之外,另外一个渣男的代表。但后来再看,比较有感触,大学的时候再看,特别喜欢令狐冲。因为他非常可爱,他一开始出来就有一套自己对于正确与错误,正义与邪恶的看法。
艳春:他很早就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内心中他所追求的想要的价值,并且不太为他人所动。
家骥:比如说开始出场时,就是刘正风和曲洋,所谓的什么名门正派,五岳剑派,他们行的好多其实是苟且之事,但是很多人敢怒不敢言,但是令狐冲能够坚定的站出来杀了刘正风的全家。比如说左冷禅的野心,想吞并其他的剑派。那个情况下,只有令狐冲能够站出来,感觉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内心,做了一些自己喜欢且认为正确的事情。那个时候他的武功还是比较弱,段位比较低。 而且后期他跟魔教的人在接触,好多人对令狐冲都会有误解。但是他会发现魔教的人没有大家宣传的,刻画的那样无恶不作,特别嗜血的感觉,反而认为那些人比较简单,比较可爱,他感觉自己内心有一样东西支持着他。在现实环境里,好多人都讲不忘初心,坚守初心,但是每个人最后的坚守是不一样的,为什么最后达到的高度不一样,其实跟自己也是有关系的。《天龙八部》里有很多佛性的东西,中国传统道家的东西也特别多,包括风清扬这种人物,心里边都有一套自己的看待事物的标准,他也会为外人好多那种评论性的东西所打动,打破。
艳春: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多元化的时代,信息快速传播。有时候人很难坚定,因为不同的信息、不同的价值和评判体系给到你时,有人就无法坚定了。
话题二:金庸笔下的男子们很少有一路躺着就能坐拥天下的,大多都要经过各种磨练和拷打,甚至是委屈和误解。从这个角度看,是否也寓意着所谓生命的本真就是一场炼狱般的修行?
家骥:很多人在刻意经营,他自己的人情世故怎么着的,反而最后可能达不到一定的高度。比如说左冷禅,费尽心机,最后让五岳剑派最后终于同盟了,但最后一场比武还是输给了岳不群。其实他自己在刻意经营时,反而不容易得到。只有坚持自己内心的,反而可能ron故意成功。
艳春:不是经常说,你人生追求的就是你想要的东西嘛,但是很多时候最后你是在那个做的过程中,背离了自己的内心,有的时候哪怕即使成功了,那种成功是不能带来快乐和满足感的。
家骥:看到眼前的一点成就,对你的人生来说,这点成功又算的了什么,可能短暂的成功会为你以后的失败埋下伏笔。我感觉不用太去追求那些所谓的我要怎么样,下一次有机会时我要怎么样,感觉遵从自己的内心,争其必然,顺其自然。但是有的时候顺其自然,成人之美,在帮助别人的过程里,可能慢慢的自己会得多更多。
艳春:教育界人士应该有更深的体会,我们塑造人的工作也是顺其自然的主张,顺应孩子的天性。
家骥:人的成功是成千上万种,有什么天赋有什么爱好,顺其自然让他发挥出来。主要看重他的价值观,人生观,一定是不能错,是教育必须打好的底色。其二就是提供比较多样化的空间,随着我们社会的重要的发展,成才的途径会越来越多。
艳春:特别想问,关于英雄的这种英雄之路,就是说英雄,包括乔峰、令狐冲、郭靖,还有很多,我感觉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有那种很痛苦的感觉,就是因为他们可能要坚定自己内心的一些东西,可能慢慢追寻的人会变的越来越少,英雄注定是孤独的吗?
家骥:我感觉英雄的内心应该注定是孤独的,因为好多人到一定程度后,他可能说的话,做的事情,好多人不理解。如果他要解释的话,对很多人而言是解释不通了。比如说乔峰,他虽然以前是丐帮帮主,势力范围很大,然后追随的人很多,开始的人设是非常完美的。但最后,因为乔丹是契丹人,说他欺师灭祖。很多人就会怀疑、远离他,乔峰并没有跟很多人去解释,专心把这件事情调查清楚,还自己一个清白。比如令狐冲,他做的好多事情也是不太为世俗的人所理解,所以后期会感觉他有段时间内心是非常孤独的。比如,令狐冲在第一次遇见盈盈。那是他人生的最低点,小师妹抛弃他,师傅怀疑他偷了《辟邪剑谱》,同门又嘲笑他,而且他又重伤,武功不能施展。但是他并没有去阿谀奉承一下师傅,他是慢慢调整,遵从自己的内心,也没有改变对正邪的看法。因为他这点可爱,才能成就后面大的作为。拿现在创业比较成功的人物看,比如乔布斯,马斯克,他们好多想法是不会被理解的,而且很多人感觉他们是一个偏执狂。感觉你做了那么多事情,对自己要求那么高,为什么对我们一样要求特别特别高。但是你要真做出来以后,感觉还是大家真心的认同你。
家骥:这里边还有一个问题,是不是一定这样以后就能成功。我感觉这只是成功的一个前提,一将功成万骨枯。其实金庸笔下写了一些人物,比如说某人可能偶遇,在哪里面得到一本武侠秘笈,然后自己修炼,出来后发现外面世界已经变了,自己却变得不堪一击。我们只是看到了几个典型的人物,不要认为我只要一掉下深渊就有一本武侠秘笈等着我,练好以后就能打遍天下了,不会有这种情况。这种对自己人生的追求,只是成功的一小部分,我感觉还是机遇,就是命运的问题。
艳春:你认为是命运塑造了人是吧?命运可以改变人,但是我觉得在命运面前的选择其实很重要。你谈到这些人物,其实他们都经受过命运的考验,但是在那个时候是怎么去选择的,那个选择就只能是他,是他能不能成为英雄或者是所谓大侠的原因。比如说乔峰,后面好多人都不太理解他,结局挺好啊,他帮助大宋国民免掉了一场战争。宋人会很感激他的,辽国那些士兵们也很感激他的,但是他放不过自己,就是内心认定我不忠不义了。 所以在那种情况下,不管你们理解不理解我,这就是我的选择,因为不这样选择我没有办法活下去,所以他选择了死。
家骥:乔峰最后选死是一个必然的,而且他死,感觉这本书得到了升华,对大仁大义,家、国、忠义的升华。乔峰的死是一个英雄的悲壮之死。如果他没有死掉,反而跟三兄弟把酒言欢,这样结局不是很成功。所以说这个英雄是比较悲情的,金庸在塑造乔峰时确实是有自己很多的想法在里边。老爷子死了之后,我还看了金庸之前写过几本书,缅怀了一下,有这种收获。
艳春:老爷子自身是在书中寄托了他的很多思想,包括他对侠的认识,家国情怀。他曾经在他的小说序里边写道,我写那个小说的目的就是告诉更多的人,你们要重视国家和民族,要正视正义、契约这些东西。
家骥:之前我们读书时候,认为金庸的书是糟粕。比较现在孩子们看的修仙、玄幻什么的,我感觉多看看金庸的书没啥不好,最起码对于语文的功底,语言行文的方式,包括历史大背景的理解还是非常有好处的。可能会对后期建立人生观、世界观有帮助。比如,在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可能会想一想某个人物,当时他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是怎么处理的,虽然是虚构的人物,我感觉还是会有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