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衣谷
都是湖南多文人学者,这可不是赖的,不说其他大咖,就说说历史研究者谌旭彬罢,他是湖南溆浦人,熟悉他的读者,定然知道他的代表作为《秦制两千年》,因为该书很是简明地道出了中国自秦之后两千年的封建社会的政治游戏规则是怎样的,让读者更为深入了解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内在逻辑。
此外,谌旭彬还曾为腾讯历史频道的主编,历史作品还常发表在权威报刊,因其研究成果颇硕,经验丰富,业内都是饶有名气的。君不见,他最近又推出了他的得意之作《从刘邦到王莽》,继续在他的主业里深挖一下有意思的史料,从而阐明他新颖的历史观点,起到启智之作用。这一次在他的新作中,主要想说明的是从刘邦到王莽的西汉时期,那个帝国是如何运作的,它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些什么。而作者也直言,此书主要是谈西汉老百姓的命运史,思路为批判西汉统治者复刻暴秦的所作所为,从而揭示暴政下老百姓所受到的影响,从说明那个时代的改良与倒退是怎样的,历史意义什么。
此书一共以西汉的历史发展顺序来展开,一个分为十一章。其中第一章就是讲到了妥协。话说刘邦建立大汉江山后,为了保住保住江山,就实行对刘氏构成威胁的异性进行了的清查,如杀掉了韩信、彭越、英布。之后还与大臣达成了“白马之盟”,该盟约的中心是确立了“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原则,确保了只有刘姓宗室成员才能封王,从而巩固了刘氏家族的统治地位。当然从“非功为侯者,天下共诛之!”可知,情商高的刘邦同时也安抚和拉拢功臣集团之余,也更使他们明白只有维护刘氏江山,才能保障自己的利益。
另外再讲到“陆贾无为”的环节,陆贾想游说刘邦要实行无为而治,才能保大汉帝国长治刘安,其道理在于不要轻易起兵,不要乱实施酷刑,其中值得一提的事,作者在这里提出了比较新颖的观点的,所谓真正的无为是让帝王学会“谨敬”,只有君王做事遵守法度,王城治理遵守法度,才能让老百姓遵守法度。这而当时与“屠龙者也是恶龙”的刘邦嗜征战的性子是格格不入的,作者也由此批判刘邦的杀戮行为,推崇陆贾的无为而治。不过刘邦还是大局为重,最后妥协了,既达成了白马之盟,而后续也展开了无为而治。
来到第二章就是讲到了政变。这里就说到了刘邦去死后,吕后的动作,她做了什么呢?一方面让吕氏家族成员控制长安南北军,也实行大赏军功阶层政策,如侯级官员就能有95宅-105宅的受宅数量,可谓是当官的天花板的赏赐。这些动机很明确,那就是吕后想拉拢与军功集团的关系,争取他们对皇权的支持。之后谈到了“政不出房户”这句话出自《史记·吕后本纪》“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其中,主要的意思是吕后她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政策,刑罚很少使用,犯罪的人也很少,百姓们专心从事耕作,衣食逐渐富足,非常符合了陆贾的无为政策,在长达十五年的吕后时代,大汉达到了休养生息的时期,都是与“政不出房户”的政治生态有主要的直接关系的。
第三章就是讲到了黄老。这一章主要是讲西汉统治者为了让大汉能实现百废待兴,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统治者采纳黄老思想,实行“轻徭薄赋”“约法省刑”等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的稳定,形成了“文景之治”。其中,作者也赞扬了贾谊的妙策,新出现的君臣的矛盾上,贾谊的妙策自然是极大地消除了军功集团对皇帝的的生命的威胁。尽管这样,作者的史学观还是那句“屠龙者是恶龙”的思想,君不见,文帝时期的“贾谊的妙策”还是将秦制政权强势回归,以此影响了后续景帝削藩措施,刘彻的推恩令都是体现统治者的权术游戏,那就是延续了封建社会的秦制政权。
第四章主要讲到了崩坏的文景之变,在世人文景时期,是文景之治,但在作者看来,文帝的“天下怀安”,景帝的告密与审查重启,武帝的举报达到了巅峰,再无人愿意劳作致富,这是文景时期西周走向崩坏的起点的核心。第五章就讲到了雄主,这里的雄主自然讲的就是汉武大帝刘彻了,经过文景之治,西汉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需要一种统一的思想来巩固中央集权,那就是刘彻采纳了董仲舒的政治方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除外,刘彻还致力于消除一切可能威胁皇权的有组织力量,其标志事件就有刘安、窦婴、灌夫、郭解等人的非正常死亡。可见刘彻也是“屠龙者的恶龙”。
第六章就是讲到了反思。如上一节中,作者重点不是讲刘彻的丰功伟绩,当然刘彻的丰功伟绩是值得肯定,但需要批判的是,他也是暴君,他的时代是民、官不聊生的,最典型的例子是刘彻时代要求三岁征收政策,后来到了汉元帝就采纳了贡禹的建议“民年七岁至十四岁出口钱”,但作者看来这是反思的效果,但效果不好,毕竟改政策后还是出现“小民困贫,多不养子”。
第七章就是讲到宣帝时代的霸王道和两场文字狱。在宣帝时代,汉帝国上下的官员都是以酷吏为主,好在给知识分子有寄托的是心存百姓卫太子,可以充当他们批判现实的武器。第八章就是讲到了德教,这里的重点就是经历了刘彻的暴政后,元帝时期认识到了文治重于武功的重要性,于是元帝给经济松绑,让汉帝国的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的。第九章就说到了灾异,在元、成帝父子执政时期,形成不低于文景之治的“元成之治”,虽然政局民生稳定,但在成帝时期悲催的是出现大洪水和沙尘暴,于是被人会说成帝时代是前所未有的末世。
第十章和第十一章就是说到了王莽篡汉的事迹,这里就不多说,反正就是王莽篡汉成功后建立的新朝,因为改制失败,新朝也只活了14年。
作者在这本书书可贵的是揭示了历史的复杂性,也为读者了提供新的思考维度。全书围绕西汉诸帝如何设计国家形态、制定治国路线展开,勾勒了自刘邦至光武帝,即整个西汉一朝在“立国之道”这个问题上所出现的多次变化,自然也包括王莽建立新朝的发展历程和灭亡的原因,作者在这些帝王中都是深刻剖析了西汉这一中国历史上成功的帝制王朝。全书以长安的政治斗争为明线,从每一位帝王所面临的困局入手,将西汉两百余年的历史融会贯通,考据扎实,既有丰富的历史细节,又有细微的宏观论述,呈现出一个令读者既熟悉又陌生的西汉。
而此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在此书的创作思想是与《秦制两千年》的思路是一致的,都是以简单明了的史学语言向大众讲述了秦制是影响中国封建两千年的,当然包罗了西汉。这这书就是讲述了西汉是如何延续了封建社会的秦制政权的。这本书一言而弊之,就是讲述了“屠龙者也是恶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