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刀尖》后有感

已经忘记有多久没有这样酣畅淋漓、如饥似渴地读完一本书了。那种指腹摩挲书页微微的阻尼感、未曾被太多翻阅的书页边缘还保存着尖锐和锋利。右手拈起已经读完的一页向后翻去,满是对后文的急迫探索;左手固定着越来越厚的书页像是我投入阅读的战利品。始终觉得纸质书和电子书在阅读体验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我对前者有着执拗的偏爱。纸质书拿在手中有着踏实的感觉,每本书甚至于不同的版本和装订的方式都赋予了独特的阅读体验。它不会随时弹出信息打断我沉浸的思绪,从而牵引、诱惑着我的注意力转向别处。它需要我坐在有合适光源的地方,以一种虔诚的方式低头描摹。这样富有仪式感的方式也成了检测这本书能否让我读进去的最好方式。若是饶有趣味,我便心甘情愿、甘之如饴,让场依存的我忽视外物,在文字里畅想遨游;若是乏味枯燥,便是如坐针毡、浑身刺挠,五感的灵敏度也随之提升。文字真的很神奇,字字句句的排列组合就能无中生有地创造出另一个世界,鲜活的、有血有肉的、情感丰沛的。也许是太久没有这样沉浸的看一本书了,在手机上收藏的小说更多承担着排解我在夜深人静时难以压抑的欲望的责任。为了追求活色生香、即刻满足的高潮,跳过情节只看描写是常有的事。算是以另一种形式抚平我内心的瘙痒,就像是饥饿难耐的人一口气吃下一大盆的肥肉,总归是要发腻恶心的。这次的阅读让我找回了久违的在阅读时的想象力,像是一口枯井重新喷薄出清亮的甘泉,有着失而复得的惊喜。完成任务式、有着明确既定目标的学术阅读和强迫自己成长的经典阅读一度让我失去了这样畅快和投入的能力。太久没读,也太久没写,让我讲了这么多废话还没有切入主题。让我重获这种能力的书是麦家的《刀尖》。

延续一贯熟悉的题材,谍战。阴阳两面的叙述视角总是吊人胃口,又引诱着我捡起一块块碎片拼凑出故事的全貌。危机四伏、敌明我暗的环境让我的心也跟着上下起伏,总吊着一口气,直至结尾。国仇家恨、硝烟四起,战争年代的故事总有着悲剧的底色。炙热饱满的爱情、深沉厚重的亲情、坚固纯粹的革命友情,在一个个极力隐藏的身份下,虽然常是不得已地保持缄默,但总会在爆发时喷薄而出。最让我动容的是,阴面的后记。这是一个个真实存在过的人,是他们人生的记录,是那一段不为人知却又轰轰烈烈的往事。还有什么能比真实更打动人呢?真实的痛苦、煎熬、愤恨,真实的幸福、甜蜜、振奋,他们的体验定然比作为读者的我要强烈千倍万倍。好在有人记录,好在有人阅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