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生不逢时,只是懒

十年前我最喜欢说的四个字就是生!不!逢!时!


那年头人不如猪


没错,我出生在尴尬的80年代,一个国家倡导少生孩子多养猪的时代!独生子女制度给我们的学习和就业带来了很多负面的东西,这些东西一直都在我们的成长中延续着。

从我上大学那时候开始,就没有了包分配这么一说,像我这种学习不刻苦的颓废人士,狠狠的荒废了几年大学光阴就被扔进了社会。社会主义在我的眼中并没有政治书上刻画的那么好,归纳下来就是诸事不顺,我无数次质疑自己的能力,又无数次畅想着美好的未来。

上大学之前家里还给我吃了定心丸,说毕业后找点关系,给我扔到公务员队伍里去,饭碗就端稳了。可就在我大二的时候,国家改革了公务员门槛,改招为考。于是我就这么有的没的考了两年,没考上。没办法,谁让我生不逢时呢!

当我放下铁饭碗的幻想,只身投入到出口贸易行业的时候,人民币升值了。记得当时我的老板每天只干两件事,一件是骂我们业务能力不强,一件是哭穷。

那些年在各个行业其实出来很多牛逼的人,比如马云的阿里巴巴开始赚钱,在我公司写字楼隔街对过的地皮上新建阿里巴巴城;淘宝网还没有进入广大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杭州商学院有个叫烽火戏诸侯的毕业生开始在网上写小说;人皇SKY开始在各项电竞赛事中崭露头角。

那时候我在干什么?玩游戏!水平还马马虎虎,属于跳不高淹不死的那种。每天就沉溺在里面,除了给一些游戏网站写点稿子,拿个几十块钱的稿费买包好烟抽,也就稀罕到这了。后来我提到的这些人都成功了,哪怕现在回首看过去,我也会想,如果我当时去阿里巴巴应聘,那今天我会不会是阿里集团的几个股东之一?如果我当时也在网上码字,是不是现在作家排行榜上也能有我的名字?如果我一咬牙去打了职业,得不得冠军放一边,至少我现在能在某些直播平台混个月入几十万吧?

其实生活从来就没有欠过我机会,只是在当时我并不觉得这是个机会。我顾忌太多,生活过的也还不错,便也自视清高起来。关键还是自己懒,有个沙发躺着就觉得挺舒服了,压根就没想过如果努力一下,将来可以躺在游艇上。

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

以前的我,无论是放学还是放工,回到家就是说:“真累啊!”然后就躺下了,躺在沙发上看没有营养的电视剧,或者坐到电脑前玩游戏玩到半夜。其实我也说不出自己到底哪儿累,反正就是累,累了就他妈得瘫着,脑子和身子一块儿不挪地方,傻呆呆的看着天花板憧憬将来牛逼的自己。

人贵在懂事早,我就是懂事儿太晚,青春都快耗尽了才缓过来,原来自己错过了那么多机会。前段时间有个网友发私信问我,说他对现状很不满意,老板傻逼,就知道让他出差跑业务,产品没有竞争力,跑你妈个比,于是他成为一名写作者。然后他发了一篇他写的职场小说给我看,让我给意见。

小说刚起了个头,也就4000来字,实话,挺无聊的,我对一个普通职员的日记和愤怒没有什么大兴趣,但我还是给了他一些意见。我说不管怎样,做一件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总是没错的,哪怕这件事只有自己认为对,那也没错。关键是看你能否坚持去做它,哥们说他挺忙的,谁手里还没点活啊,只能利用业余的时间去写,但是好累,又没什么人认可。

这话我听着真耳熟能详,我当初也是这样,懒癌见天就发作,今天沉住气写了1000字,明天就觉得该休息一下,玩两盘游戏了。到了明天又想先休息一会吧,玩会吧,晚点在写,哪怕写500字呢?结果一玩就过了头,就推明天的明天。


我们抬头轻易的就看见了蓝天,却不了解蓝天下的自己

励志和勤奋之所以能被人当碗鸡汤端出来,就是因为它不易。而懒之所以能瞬间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就因为它太易。躺下永远比站起来不费力,舒服永远比辛苦好接受,无论我们身处哪个时代,哪个阶段,都有无数的机会,只是有的人早早的准备好了,有的人早早的睡了。

所以我要告诉大家,早睡早起——身体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上周跟三几好友,相约去了趟澳门。去澳门呢,必经珠海,所以又在珠海玩了一天。珠海作为一个滨海城市,还是挺宜居的。 珠...
    SmartMelody阅读 180评论 0 0
  • 10月7日,放假几天,几乎每天都在外面,没有好好地与孩子一起读经典了。所以上午 ,陪着大儿一起读了易经九至十一卦,...
    紫彤阅读 195评论 0 1
  • 很开心的告诉大家,学校孩子们的伙食改善了,昨天看到xz拉了很多大白菜和萝卜,今天中午看到孩子们的菜里有肉了。 学校...
    小鱼儿666阅读 267评论 0 3
  • 圈里的设计师朋友,每每遇到有人咨询价格,就会比较尴尬。比如一个包装多少钱?一本画册多少钱?一个LOGO多少钱? 作...
    字体大神阅读 7,231评论 0 12
  • 放假后,便在耘心学堂陪着20多个小孩子一起读《中庸》。 这种读法完全是回归中国千年的教育传统:对于经典,只读不解,...
    耘心阅读 1,109评论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