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题目已经订好了,一直未曾动笔的文字。我一直想要来系统地记述一下我对于相声的喜爱,之所以未曾动笔,当然也可以说是太忙,也可以说是优先级并没有那么高。
经历
我最早接触相声是从小学一二年级开始的,那个时候,跟着奶奶一起住,奶奶的生活环境并不算好,也没有个电视机能够看电视,只有一个收音机作为娱乐工具,于是我们经常是吃完晚饭之后,躺在床上开始听收音机,我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爱上了相声,当然,其实也会包括评书,那时候也会听评书《鹿鼎记》,《杨家将》等,评书的事情就暂时不提了。
听相声从那个时候开始,坦白说起来,我那个时候还是蛮幸运的,听电台相声,电台是天津电台,天津人在这一点上,不得不服,品味很高,他们会把那些经典的由老演员表演的传统相声拿出来放给听众们听,而不是跟后来某些电视台那样,放一些晚会相声。
但是后来我后来没有再继续跟着奶奶一起单独居住,我回去跟爸妈一块住了。我的身边终于有了一台十几寸的电视机,晚上看电视的时候,想要换台,甚至要光着屁股跑下去,跑到电视机前面,扭动电视机上的按钮,才能够换台。大部分时候,看电视,会比听广播更有意思,可以做出来的节目类型更加多元化了。电视里面也有传统相声,这还是要归功在天津电视台身上,我印象很深,那个时候,天津二套,后来也叫做文艺频道,每天的下午六点左右,都会有半个小时的时间播放相声节目,也都是传统节目,后来了解到,那些节目据说是90年代请一批相声名家录制的经典相声,非常有价值。说句题外话,我也是从那一档节目中,第一次知道了憨豆先生,因为这个节目还有大概两三分钟,会播放《憨豆先生》中的小片段。
不过其实说起来,我当时对于啥是传统相声,啥是新相声,并没有啥区分,只觉得好听就好,所以那个时候,我也会听很多晚会相声,但是其实很有趣,晚会相声往往并不禁听,往往听个几遍就不想再听了,但是传统相声,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让你老活听不腻。当然,无论如何,其实在当时那样一个娱乐资源很匮乏的年代,有什么可以听可以看的节目,就饥不择食地去听去看了,其实也未曾真正地去研究过太多。
后来,就是郭德纲的出现,改变了我听相声的很多习惯。我时至今日,还记得那是05年的某一天,我在看电视的时候,看到了电视里面有一个人物访谈节目,访谈的对象就是郭德纲,其中大部分篇幅其实是在讲他的成长经历,他的走红之路,只是顺带手做了个访谈,访谈内容反倒没有多么深刻。我便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知道有这么个人。后来,终于郭德纲在06年的新年开办了天津省亲专场演出,天津电视台格外重视,录音录像都很到位,我至今都觉得那是郭德纲的巅峰时期。天津电视台将这些录音录像在电视上反复播放,我终于得以在电视上听到郭的相声。那个时候,对他的某些相声,还有点接受不能,比如《西征梦》,给人一种周星驰无厘头喜剧的感觉,但是慢慢地也觉得还不错,至于郭某人说的传统相声,我大都在那个时候已经听过,可因为他加了很多自己创编地料,而觉得焕然一新,这里面的典型代表是《文章会》和《大保镖》,《文章会》里面的大学问家换成了金庸,也算是与时俱进,暗指的行业工种也从人力车夫(马志明版)换成了摊煎饼的,每每听之,颇为有趣。所以,坦白来说,郭并不是给我听相声启蒙的人,但也的确让我对相声更着迷了。于是在后面的十几年,我听了很多郭的相声,也见识了很多郭的八卦和纠纷,总体来说,都给我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乐趣。当然,在后来,我也开始听到很多人,批判最近几年的郭某,没有新的作品,只是玩屎尿屁, 我也的确在最近几年听郭某听的少了,反倒是听德云社高峰的多了。
那些人和那些段子
刘宝瑞
从最早的时候听电台,我就知道刘宝瑞。听他的《连升三级》,《日遭三险》,《珍珠翡翠白玉汤》,《黄蛤蟆》,每一个都非常经典。《珍珠翡翠白玉汤》,《黄蛤蟆》等单口段子,我还曾经给身边的小伙伴讲过,只能说是故事的确是真好,我自己简单讲讲,就已经足够能够吸引他人了。
侯宝林
同样是艺术大师,早期在电台,后来在天津二套都听过很多。他的《关公战秦琼》,《卖布头》至今我都认为是最经典的,没有之一。当然大师毕竟是大师,艺术成就很高 ,也值得。
马三立,马志明
二马还是一起说比较好。马三立先生,小时候听录音其实并不太喜欢,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才越来越喜欢的。他的《八十一层楼》 ,《逗你玩》,《偏方》这些小段,后来我也给别人讲过。传统的《夸住宅》,至今也认为他老人家的版本应当是最经典的了。至于《卖猴》这种创编节目我印象也很深刻。到了马志明先生这里,则是非常好地继承了父亲地衣钵,我也这也是有马派相声的原因,时至今日,听过最经典的《报菜名》,《大保镖》,《太平歌词》也都是他老人家的版本了。这也难怪,知乎上会有一个问题:郭德纲从马志明那里扒了多少活啊 ,这个问题对错先不用管,至少能够证明马志明先生的确会的多,说得好。当然,抛出去马志明先生那些传统段子,他的《纠纷》,《江米条》也非常好玩,经典,《纠纷》能够在两个人物间随意切换,把握得恰到好处。《江米条》则能够看出来他也能够像他父亲那样,说一些非常好玩的小段。
其他老先生
至今听到最经典的《文章会》出自苏文茂老先生,他被誉为文根大师,老先生前两年作古了,但是作品定会长留人心。听过最经典的《八大吉祥》来自于尹笑声,犹记得当时一个人在收音机前听到这段《八大吉祥》时,充分被里面的情节所吸引,觉得这个事太好玩了。这位先生也是前两年刚刚去世,我也还发过朋友圈悼念之。
年轻演员
郭德纲前面已经提及,不再多说。总体而言,这两三年听他的段子其实很少了,因为他的作品本身也少了很多。但是如果时间轴拉长到十年,听他的段子应该还是非常多的。至今觉得他段子里最经典的还是早期《我要幸福》《西征梦》《打面茶》等描绘小人物生存面貌的作品,如今每每听之,还能会心一笑。
王玥波的相声其实听的并不多,只不过他的评书听的多,在他的评书里面,又总是能够听到很多相声梗,信手拈来,足见得相声功底十足,当初知道他,自然是因为他是郭的早期搭档,想来他应该也很有本事,后来才慢慢了解,喜爱上。高峰,德云社的总教习,擅长传统段子,但是在我看来,似乎也都很中规中矩,听个乐也可以,是奔着老艺术家去的,但是又赶不上老艺术家,偶尔能够听到几个数来宝,快板书,反倒觉得颇为好玩,惊艳到我。邱英俊,据说是当初郭德纲力邀加盟德云社,结果被他拒绝,后来郭某人就编排人家,他现在在体制内是广播电台,电视台的主持人,也很能干,各有所好,也无可厚非,演出的相声作品,对他和于丹表演的《羊上树》,《八大吉祥》印象颇为深刻,以至于一直对他这个人都颇有好感。
向前看
因为相声,我也接触到了很多的其他的艺术形式,比如说《京剧》,《河北梆子》,《评书》,并对他们有了些许的兴趣,以至于后来也能够听两段《空城计》,《四郎探母》,也能够听大段的评书,相声是我很多艺术的启蒙,我很高兴很早我就能够听到相声,让我有了一个快乐的童年,也很高兴,即便是现在参加工作了,仍然能够时不时听听相声,放轻松。作为一个喜欢相声的听众,我也很高兴能够有一个比较喜欢相声的妻子,我们能够一起听相声,乐呵乐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