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Rome》(古罗马)
Virginia L. Campbell著/ Thames & Hudson 2017年版
一本图文并茂的好书,翻完一遍,补充了不少欧洲一行所见文物的背景知识。当然,错过的(尤其是在大英博物馆)和未曾见过的占了多数。
摘录几个特别有意思的。
这个带有万字符的黄金垂饰来自罗马共和国、帝国之前的伊特鲁里亚时代(公元前700-650年)。万万没有想到万字符会在这里出现,书上介绍说它作为有数千年历史的符号,被不同的文明使用,是健康和好运的象征。维基上顺便一查,发现万字符居然在罗马式、哥特、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风格中都有体现,真是涨了姿势。
存钱罐是古罗马世界的常见之物,但下面这个(公元25-50年)却是铜制的豪华版,甩开日常黏土版几条街都不止。有趣的是小女孩做乞讨状,这与她身上的华服格格不入,莫非在古罗马就有假乞丐了?
公元79年,庞贝。一块面包被放入烤炉,还没有等到出炉那一刻,维苏威火山爆发了,于是它连同整座城市一起被火山灰碳化封存。直到今天,面包上烘培师的印章还清晰可见——“Celer,Quintus Granius Verus的奴隶”。
2015年,格洛斯特城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检视着一片公元100年的罗马瓦片,却无意中发现了上面的猫爪印迹,这时距离瓦片进入博物馆,已经接近半个世纪了。雁过留声,猫过留印,这块在地中海的阳光下晒日光浴、准备当瓦片的黏土,就给我们留了个接近两千年的猫印。
童年在未干的水泥地上所留的脚印,一下子就显得稚嫩无比。
这是一盏带有喜剧面具的油灯(公元75-125年),具有装饰和实用的双重作用。燃油从口中倒入,灯芯则放置于下方孔洞。
看到这,立即想到了我们在罗马附近的奥斯提亚安提卡(古罗马时期的港湾都市遗迹)所见到的面具,它们就位于剧场旁边,表情仍然那么夸张,喜剧中更有一种错愕。
公元200-300年间的“瑞士军刀”。银质限量版,又一次让铜铁大众版的屌丝气息显得无比浓厚。
也许,今日世界如何之日新月异,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