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糖脂转换点
一个人在刚开始运动、心率并不高的时候,消耗的更多的是脂肪。当你的心率开始增加,过了某一个点以后,你难受、不舒服,你的身体感受到了紧张和压迫,这时候你会消耗糖。这个糖脂转换点就是会跑步的人和不会跑步的人的根本区别。
低强度运动时,心率较低,消耗的能量以脂肪为主,糖供能比例较低。相对中高强度的运动时,心率较高,消耗的能量中糖的供能比例上升,脂肪供能比例下降。当你通过规范且系统的有氧训练后, 提高自己的心肺功能,进而使得自己在运动过程中增加对脂肪利用的能力,进而使得耐力增强,那么你的那个脂肪和糖相交的“糖脂转换点”就会后移。
二、最佳心率范围公式
运动心率区间=(最大心率-年龄-晨间脉搏数)×(35%~55%)+晨间脉搏数
心率控制得好,你更多消耗的都是脂肪,消耗脂肪也不会饿,也不容易患低血糖。
制定运动计划就是围绕心率。比如心率在130到150之间,第一周的计划可以定为:跑3分钟走1分钟,跑3分钟走1分钟,如此循环。是心跳在130到150之间跑3分钟。
第二周变成跑4分钟走1分钟,然后下来是跑5分钟走1分钟,以此类推。
樊登老师说:当我有一次跑到6分钟走1分钟的时候,我觉得我已经很能跑了。结果到后来变成能连续跑10分钟,我觉得好有成就,现在我的训练量经常是连续跑40分钟,这就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最重要的原则:循序渐进、有节奏,
最错误的想法:加大强度、天天跑。
三、跑步姿势
如果跑步姿势不对,不但影响跑步的速度,还会导致受伤。那跑步姿势有哪些常见的误区呢?第1种是过度跨步。第2种是后脚跟先落地。
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跑步时的正确姿势。
首先来看跑步时的落地方式。如果跑步时是前脚掌落地,脚跟腱和小腿肌肉可以协助减缓落地之后的冲击力。虽然跑起来比较费力,跑完后肌肉酸疼,但是这种落地方式可以减少对骨骼和关节的伤害,综合来看是利大于弊。
其次,跑步时膝盖要保持一定的弯曲度,这样才能在脚部落地的时候利用肌肉来缓解冲击力。
最后要提高步频的速度。步频,就是两脚落地交替的速度。双脚离地的时间越长,落地时造成的冲击力越大,所以步频越快,落地时造成的冲击力也就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