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梅茵说,习惯是一条巨缆——我们每天编结其中一根线,到最后便最终无法弄断它。
无论是学业上优秀还是职场上能力突出的人,大多都是有很好的学习习惯的人,好的习惯让人受益一生,所谓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习惯有时候甚至可以成为一个人天性的一部分。
现实生活中,当我们谈论到“别人家的孩子”,往往冠以自律性强、学习自觉、听话懂事,其实究其因,除了孩子自身的天赋智商以外,所有这些标签,都不过是一个孩子从一张白纸开始,慢慢被成人引导养成的好习惯。
就像每一片树叶都不尽相同一样,我们每个人成长的环境和际遇都是不同的。
所以,无论别人的方法与习惯有多么强大,都不可盲目套用,分析其中对于自己成长的利弊,坚持做自己,才能活成自己人生的限量版。反之,便只能成为“邯郸学步”中的那个青年,让人怡笑万年。
同时读书,有人可以从书中获取足够养分,在日后学以致用;有人却只是看完唏嘘一时,到用时早已抛之脑后,除了记忆上的能力有别,还有很重要的一环,便是学会践行。世上很多事都是只有经历了才能明白。
02
那么,如何才能从书中获取实质上的养分,并身体力行呢?
能把一件事跟不懂的人讲明白,其实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那么,把自己从书中获得的知识点分享给他人,只要自己理解上没有偏差,这样的分享过程会让知识点逐渐内化为你自己的。
记住,任何逻辑或者思维,都会有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就像一棵大树的主干,细节便顺着茬的一点点生长开来。
无论它长得有多茂盛,离开主干,便只能成为残枝败叶。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即是这个道理。
除了读与思考,定期的复盘学习,反观自己思维的严谨性,用书写的方式归纳整理,转换不同视角考虑同一问题,模拟经历,这些都会让自己加深对某些思维逻辑的理解;
当你把困难作为挑战,渐渐的困难便会变成一种乐趣,有时候当时无法理解的点或面,会在某个时间点,突然让你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这也是一个人持续专注于某一件事时,所能带来的良性的后续影响。
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每每码字码到词穷,脑子里再也找不到贴切的词语或者素材时,便会转而去做别的事情,但此时自己的大脑并没有对这项任务进行暂停处理,有时会突然灵感一闪,文思如泉涌,引发灵感的,也许是身边某个人的一句话,可能是遇到了某件事,也可能是某处风景,这便是长时间专注所带来的惯性收益,也称为潜意识的收益。
03
既然专注力也可以成为一种习惯,那么,是习惯就可以刻意培养。
相信很多人都有看过类似21天养成好习惯的文章,很多人坚持三天,坚持一周都没有问题,可是坚持21天,坚持一个月甚至一年,便异常困难。
我从来不相信那种什么速成心法,任何一种好习惯都是长期专注和坚持的结果,这里面除了个人的韧性和耐力,除了每个人生活的平稳抑或动荡,更需要自身具备极强的自控力。
任何习惯,想要养成,有些困难,可要是想要打散却太过容易。
过年期间,我对此就深有体会。
当时带了很多书,也给女儿安排了很多项目,我们一路看着计划,憧憬着好好利用美好的假期,可是,回去后才发现,每一声炮竹响、狗吠声、又或者是身边人玩“跳一跳”时响起的那声配乐,或者是亲朋好友来串门时的那句寒暄,都会立马打破你当时的专注力。
《韩非子·功名》里有说,
左手画圆,右手画方,则两不成。
所以,
当孩子在专注于一件事的时候,不要打破TA的专注状态,让TA沉浸其中;
当身边的人专注于某个思考时,不要打乱TA的思维,因为进入大脑的新任务,会让TA之前的努力,像石子在水面打起的水漂,时而冒出,但最终还是沉入水底。
(当然,在遇到重要而又紧急的事情时,便另当别论。)
04
那么问题来了,好的学习习惯究竟都有哪些呢?
习惯
1、 在时间的安排上,重要的事情优先;
2、 区分出自己的大块时间和碎片时间,做好计划,并最终完成它;
3、 学会深究事情的底层逻辑,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也不人云亦云;
4、 既能活在当下,也能对未来发展态势做出预测,尽可能的做好积累;
5、 注重实质,轻形式,凡事都要走心;
6、 提前产生足够多的疑问。没有足够的思考,就不会有足够深刻的获得。
笔记,是巩固知识点的最好帮手,克服自己的懒惰,远离舒适区,相信多日后,你回顾往昔,会感谢今天努力拼命的自己。
如果说人生是一次旅行,那么习惯就是指引旅途的方向标,引导你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如果说人生是一次翱翔,那么习惯就是飞翔的翅膀,让你不断超越飞得更高;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比赛,那么习惯就是竞技场上的规则,唯有熟练掌握人生规则的人才能赢在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