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通过司法考试从事律师职业十一年,经常与形形色色的当事人打交道,有温良仁厚的,也有唯利是图,心术不正的。执业之初听过:当事人,当事人,当面是人,背后不一定是人。起初不以为意,但现实往往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刻,给予你深刻的教训。
注意:以下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记得2013年在律所实习,接待了一名当事人,涉及股权转让纠纷,为了打赢第一案,我仔细翻阅了与案件有关的全部法律法规,详细了解案情,并请教了律所主任。主任安排陈律师和我一同办理。但是百密一疏,当事人由于紧张,擅自改变之前说好的诉讼思路,在回答法官问题时出现了纰漏,最终导致败诉。当事人向我发难,将败诉的原因归结于我是实习律师,没有经验,要求退律师费,并以投诉威胁。初出茅庐的我无赖只能息事宁人,部分退费。
执业后也是囧事不断。独立办案的第一年,同学的父亲有一起涉及继承纠纷的官司找我咨询,详细了解后得知之前找的一知名律师思路冗杂,致官司久拖未决。于是我与关系较好的律师老哥商议,重新调整了办案思路,另起炉灶起诉。开庭进展的很顺利,只要耐心等待笔迹鉴定的结论,即可将胜利收入囊中。然而当事人是个急性子,在此期间,恰巧在一个场合与律师老哥吃饭,聊到这个案件。律师老哥说案件思路是他帮忙拟定的。第二天这位律师老哥找到我,意思是当事人想单独请他代理,征求我的意见。我强装大度的说:行,只要官司能赢就好。于是这位律师与当事人签订了委托协议。几天后当事人找我,要求解除委托并退费,理由是我办案不上心,鉴定结论太慢。我据理力争,换来的是对方直接上手揪住我的衣服。为了不影响律所形象,我不得已再次妥协,部分退费。
很快我又迎来了执业生涯中的第二次“滑铁卢”。之前的那位半路劫道的律师老哥,知道当事人找我退费的事后,自觉有愧。2017年,有个案件因为被告是他的发小,他不方便出面代理。当事人带了香烟给他打招呼,还哭穷,他又不好意思收费,转而介绍给我,让我风险代理。当事人是泰兴的,案件涉及民间借贷纠纷,被告是她前老公以及担保人。由于法院无法联系她的老公,于是原告仅起诉了担保人,判决后执行了10多万。于是我找当事人要律师费,被拒。拒绝的理由是:执行的过程中,她自己通过关系找执行法官打的招呼,我没有帮她执行,案件与我没关系。无奈之下我以律所名义起诉当事人。还是同样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是的,这个当事人同样跑到律所投诉我,律所向当事人出具了申请撤诉书,于是,此事只能暂时作罢。
所谓事不过三,但该来的总归还是会来。2020年,一起民间借贷纠纷的被执行人委托我申请再审,此案可以说是疑难杂症,2014年,一审判决并执行该当事人。当事人一直向法院喊冤,认为被原告等人套路,找了很多律师,跑了很多关系,均未能翻案。我接受委托后,经过大量的研判,找到了案件的突破口,也是唯一解决问题的办法。于2022年,最终这一困扰当事人多年的难题被解决,将其从500多万的债务深渊中救了出来,套路带的那帮人即将面临法律的制裁。结算律师费时,当事人过河拆桥,以各种理由推诿扯皮。于是,我在2023年起诉至法院。当事人跑到司法局投诉。我顶住压力,坚持等到了法院的胜诉判决。二审维持原判后,当事人服判息诉。 终于打了一次翻身仗,我的内心五味杂陈,此事终生难忘。
以上说的这些事情都是“小卡拉米”,真正让我揪着心的是另外两件事儿。其中一件暂不评价。另一件是上文提到的2017年事情的后续。律所了解真实情况后,将债权转让给了我个人,重新起诉。因为一些小插曲,如仲裁条款是否有效,开庭能否请假几分钟等问题,撤诉三次,此事前后共计起诉了四次,从2020年开始诉讼至今四年仍未结案。期间,当事人恶意到司法局投诉,有两个律师竟然为了几两碎银子代理该当事人出庭应诉,答辩的内容全部子虚乌有。同行的“给力”表现真的让人很无语。很多人劝我息事宁人,我也无数次劝过自己,不如就此打住。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怜她还是痛恨她,一念之差而已。但有样东西始终让我放不下。不为银子,只为查明一个真相!因为我始终不相信该当事人说的话。我敬重的老哥会为了利益再次把我出卖?这是赤裸裸的污蔑!是对逝者的不敬!老哥突发恶性癌症过世,让真相越发扑朔迷离。这未解的心结,如同深夜的梦魇,反复纠缠,让我无法安眠。心中的苦,只有自己默默承受,无人能懂。
承然,律师投诉机制是确保法律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制度是好的,却被极少数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恶意投诉律师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不仅浪费行政资源,还可能对被投诉律师造成不公正的名誉损害。在将当事人摆在弱势群体位置上的大环境下,律师面对投诉很无奈。因此,投诉机制仍需完善。执业十一年,我曾被当事人辱骂、殴打、投诉过。我欲将此文作为反映律师执业环境的材料公开发表,望能微变下律师的囧境,也许徒劳无益,但尽绵薄之力!
最近一部今年少有的好剧:《我是刑警》。剧中,我喜欢秦川说的:“破案就是刑警的信仰,命案必破不是说我们百分之百地能破案,是有案子就得破,不能停。”这句话虽然并不硬气,但却真挚动人。作为刑警,他们可能无法保证找到真相,但他们永远在寻找真相的路上。而这,便是职责,便是信仰。
真相总是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心生向往,忍不住想要揭开它的面纱。我对真相有着如秦川一般的执着。我们无法获知真相,但却能无限接近真相、接近真理。退而求其次的追求真相也需要莫大的勇气,古往今来又能有几人?
2024年12月15日写于东方佳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