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花了几个晚上的空闲时间,读完了《月亮与六便士》,当时也在一些篇章写了笔记,如今整理思绪,写一写我与该书的结缘以及读完之后的一些理解和体会。
在我大学的时候,我的一个舍友买了纸质档的《月亮与六便士》,当时我只是看过封面,并没有兴趣阅读,也由于没阅读过,那时的我理想当然的把书名理解为月亮与六个人,之所以会有如此错误的理解,是因为当时我并不知道六便士其实是过去英国的最小货币单位,而我们的文化习惯中,士常常可指人,故此才有令人想来好笑的谬解。
那是我跟它的初识,不算完美,倒更是我的一个笑料,也提醒了我,对于没接触过,不懂的事物,还是不该随意理解,妄下定论,否则总有惹人笑话的时候。当然,倘若目的就是想给人增加点笑料,调节一下生活情趣,那就另说了。
再后来,就前些时候,闲暇之余想起了这本书,就在线阅读了一遍,也有了许多的感悟。
月亮与六便士,月亮高高在上,象征着崇高的理想追求;六便士,取自当时英国的最小货币单位,象征着现实与卑微。从书名就可以看出来,作者毛姆想要与读者探讨的,是理想与现实的话题。
理想,是梦和远方;现实,是当下的苟且。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大多时候都是矛盾的对立面,正如孟子之鱼与熊掌、生与义之论述,当二者不可得兼时,总该有所取舍。
书中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选择了为月亮而活,也就是为理想而追寻。他的前半生,活的规规矩矩,娶妻生子,工作养家糊口。人到中年,毅然而然地离家出走,不再回头。从此过上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他追求理想的方式是极端又充满勇气的,义无反顾且毫无顾忌。最终他成功地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呈现了出来,却也亲自开口毁掉了。
思特里克兰德这个人是值得关注和剖析的,他对理想和现实的态度是两个极端的体现。对待世俗,他是冷漠无情的,甚至可以说是冷血无情,不管对他人还是对自己,都狠。而对待他内心想要的世界,他付出了全部的热情,远离安逸、跳出舒适圈、极力探寻、极力呈现。终究,他创造了他的世界,也毁了他的世界。他从始至终,就是在追逐他个人的理想,他不在乎外面的世界,他呈现出来是为了抚平内心的战栗,他毁掉了也是不想别人窥探他的世界。
对于爱情,思特里克兰德也是个异类。他表面上看冷漠无情、毫不关心他人的看法和死活,但他却善于剖析人性的真实,视角犀利又独到。而他表现出来的对爱情的嗤之以鼻,也并非如同他表面那样把爱情说得一无是处,只是针对爱上他的人,都是想要一步一步占有他的灵魂,而并没有去真正关注和爱护他的灵魂,这才是他最不能忍受,也是他离开的真正原因。而灵魂的孤独,也注定他看不上所谓的爱情。也就是说,爱情并不是一个人占有一个人的道德绑架的借口,真正的爱情,必须懂得关怀和呵护对方的灵魂。
对于个人灵魂的生活,当人们的交往处于表面,不触及灵魂层面的时候,人还可以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他人和群体给予的些许欢愉,一旦触碰到灵魂,进行深入的思索与追求的时候,人往往就会越发的感到孤独,现实的世界无法再能取悦自己,倘若把握不好,很容易进入到灵魂的孤独深渊。在深渊之中,最终会开出什么样的花儿?当时的你我,是无从得知的。
对于艺术的界定,实在没有评判的标准,当它符合人们对美的理解时,它的价值就开始体现了。艺术永远不能为大众所接受,当一个人说它有价值的时候,可能没人会去附和,如同施特略夫一样,而当十个、百个人,甚至更多人觉得它有价值的时候,它可能已经站在现实价值的顶峰了。即使到了这个时候,艺术本身并没有丝毫改变,变的只是面对它的人,而恰巧这类人理解了或者感受到了它的魅力,亦或者有可能只是炒作,真相也不得而知,而这样的人总的来说,还是人类的少数。就比如,你说这幅画意境悠远,我却只觉得纸上一片单调乏味,你也不能说你的艺术理解比我高明,因为人都是不一样的,你体悟到了你想要的东西,不代表我有着同样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