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活的,有活力的;命,生活能力。这两个字放到一起应该怎么理解呢?我觉得“命”应该理解为一种能力,生命是一种什么能力呢?
应该是一种能够活下去的能力,自然界千变万化,时而狂风暴雨,时而晴空万里;四季更替,气温骤升骤降,时旱时涝;大地震颤,火山喷发,地壳时高时陷;为了生存,生物为了获得有限的生存资源,互相竞争;而生物间又互相为食,形成庞大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所以,对于一个个体而言,这个世界危机四伏,时时刻刻面临危险,每个个体都必须具备活下去的能力。生命是一个名词,但它的本义却是一个动词,可以解释为“求存”这个词,语文上我们把这叫名词活用现象。我们经常所说的生命现象,如果按照求存现象解释,就更容易理解了。
有一门学问,叫生物学,它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也就是说,生物学是研究生物求存现象和求存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一些规律的科学,而岩石、水等物体,虽然存在,但没有求存能力,当然也不需要求存,不求存也比生物个体存在的时间长。只有生物具有求存能力,什么是是求存能力呢?顾名思义就是活下去的能力,生物要活下去,必须要具备防御天敌的能力,获取食物的能力,以及延续种族的能力,没有这三种能力,生物是无法生存下去的。比如兔子看见老鹰就跑,肚子饿了就找东西吃,没有求存能力的生物马上也就会死亡。一块岩石,风和太阳就是它的天敌,风化会让岩石不复存在,但它从来不会遇到灼热的太阳和狂风暴雨而做出反应,像岩石、水等非生物,没有求存能力,所以,它们不是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地球上的生物千千万,它们获取食物的能力各自也不相同,为了生存下去,食物获取能力较差的生物,也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比如绿色植物无法靠运动获取食物,只能靠光合作用自己制造食物,有些动物获得食物能力较差,它们没有灭绝也有没有灭绝的道理。比如鳄鱼、蛇等爬行动物,它们一年不吃东西也没事,它们本身消耗的能量就少,还可以通过晒太阳,就可以补充能量。桉树的树叶,几乎所有动物都不吃,但考拉却以桉树叶为食,原因是考拉获取食物的能力太差,而且天敌众多,只能吃别的动物不愿意吃的食物。所以,只要是地球上存在的生物,不管获取食物的能力有多差,它们都有能力应对。
植物为了抵御天敌,每个细胞外面都有一层厚厚的细胞壁,机械组织的细胞壁更厚,而且他们的叶子等比较柔软的部位都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动物们很难夺去他们的生命。考拉这种动物,没有锋利的牙齿,也没有锋利的爪子,而且行动还很缓慢,假如遇到天敌,打也打不过,逃也逃不掉。所以只能躲在桉树上面,很少下来,他们也不愁桉树上的叶子被吃光,因为其他动物都不吃桉树叶,即使一生都待在一棵桉树上,也不至于被饿死。潮湿的环境加上考拉很少运动,使一些苔藓和绿藻植物在它的身上“安了家”。因此它们身上的毛是绿色的,考拉在树上很难被天敌发现。当然,如果遇到天敌,大部分动物奋起抵抗,要么逃跑。抵抗能力和逃跑能力较差的动物,都有自己的保护色。
至于延续种族的能力,生物们各有各的办法。总的来说,越低等的生物保护后代的能力越差,越高等的生物保护后代的能力越强。那么低等生物如何延续种群呢?答案是他们都有超强的生育能力,后代的成活率虽然低了点,但是数量众多,总有极少部分能够活到成年。比如低等植物,他们没有种子,会产生无数的孢子,由于孢子众多,比高等植物产生的种子多得多,他们也能延续自己的种群,不至于灭绝。另外,大多数植物还能进行无性繁殖,以延续种群。动物也一样,越低等雌性产卵越多,鱼类每次产卵成千上万,而高等动物产卵较少,人类每年只能产十几枚卵子。对后代保护能力越弱,产卵越多,反之,产卵越少。
生物获取食物,防御天敌和生殖发育,都是求存现象,所以都是生命现象。当然,生物在求存过程中,都有一定的规律,学习生物学,就是要掌握其规律,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