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月•微型小说主题人物创作第三十四期:唯美食不能辜负。
“听说包公去放粮,忙坏了娘娘东西宫;东宫娘娘烙大饼,西宫娘娘剥大葱;嗡嗡嗡......”
高强在厨房里一边哼唱着山东小吕剧儿,一边炒菜;今天晚饭的主打菜是“鸡刨豆腐”,这是他最喜欢吃也最喜欢做的一道家常菜;所谓的鸡刨豆腐,就是鸡蛋和豆腐混在一起炒,豆腐必须要捣碎,就像被鸡爪子刨过一样,故得名。主要是做这菜比较快,不费事儿;临出锅时淋上一点儿香油,再撒上提前备好的葱花香菜红辣椒,黄白相间,红绿搭配,奇香扑鼻;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即下酒又下饭的小菜就做成了。
当初学这道菜的时候,他没少拿老班长开玩笑。“班长,来盘儿鸡刨豆腐呗”,老班长总是眼一瞪:“啥?你刨豆腐,自己刨去”。
“鸡刨豆腐”端上了桌,他又去冰箱找了几样蘸酱菜:黄瓜小葱羊角椒;又拽出了一瓶啤酒,用后槽牙咬开瓶盖儿,刚吐出去,电话响了。
“喂!是小高师傅吗?”
“您好!我是小高帮厨,有事您说话。”
“小高师傅,我儿子下个月16号结婚,我们打算请您来掌勺。”
“好唻,没问题。”
放下手机,高强喝了一口啤酒,心中暗算了一下,这已经是下半年接到的第八个订单了。
高强是一名乡村流动厨师;在部队当了两年炊事兵,练就了一番炒大锅菜的好手艺。退伍后,他用退伍费买了一辆卡车,置办了全套的炊事用具,承接乡村各类红白喜事的宴席,上门服务。
由于他技艺娴熟,为人厚道,很快在十里八乡就“炒”出了名气。预约电话不断,生意很是火爆。
让人满意的手艺成了高强不断接到宴席订单的重要原因。按照他的话说,如果大厨做的菜端上去是多少,端下来还是多少,要么说明大厨手艺不行,要么说明大厨心里没计算好,给雇主家造成了浪费。
十六号这天,天刚蒙蒙亮,高强就装车出发了;到了雇主家,卸货、搭棚、洗菜、支锅,灶口喷薄而出的火焰驱散了晚秋早上的阵阵凉意。
今天安排了十二桌,共有十六道菜
大锅排列,铁盘摆满,翻炒之间,香气四溢。呼呼的灶火配合着高强挥动的大勺,足有四五十斤的肉块在大铁锅里翻腾。
炒菜时,高强没有多余的话和动作,只在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喊一句,旁边总会有人按照他的要求递过去。整个过程似乎带着一股“冲劲”和“凶劲”,让人联想到最原始的体力劳动的朴素模样,这正是完成这项工作所需要的体力和速度。
这是在部队时锻炼出来的,老连队一百二十多号人,都是十八九二十郎当岁的壮小伙,能吃得很,没有点真本事还真伺候不了他们。
还有老班长,那个不善言辞的山东汉子,教会了高强“熘炒炝炖煎烹炸”等十八般武艺...想到老班长,高强心想:又有好几年没见了,该找个时间聚聚了。
今天有两拨客人,从中午一直吃到晚上;开席后,通常顺序是先上六个寓意着吉祥如意的冷盘。
今天他还特意为新郎新娘那桌做了一个铺放美观精巧的尺二冷盘,当中是土豆泥垫出的两颗套在一起的心,上面用金糕条镶嵌出了一个鲜红闪亮的囍字,周围用火腿、虾片、蛋卷丝、猪头肉、黄瓜盅、西红柿花、松花蛋瓣等等组成了彩色的对称图案。
冷菜上完后,再上热菜,按照本地习俗,一般是这样的顺序,“一鸡二鱼三猪头(鸿运当头);四肚五肠六丸子(四喜来财)”;再加上参虾鲍三件套;当地风俗大席上一定要上两道鱼,还必须是海鱼;一般是清蒸加吉鱼,红烧牙鲆鱼。上最后一道鱼时,表示着本轮宴席结束,宾客可以离席;帮忙的人收拾好杯盘碗筷,换上新桌布,准备安排下一拨客人入席。
当“四喜丸子”端上桌后,婚宴差不多进行到一半了,也就到了新郎新娘敬酒的环节了;一对新人在伴郎伴娘和父母亲的簇拥下,来到了高强面前。
“高师傅辛苦了”,新郎边说边从伴郎手上的大红托盘中,拿起了一对用红丝线连在一起的小巧的高脚杯,将事先就斟好的一红一白两杯喜酒递了过来,高强双手接过来,先将红酒一饮而尽,说了一句:“这杯红酒喝下口,祝你们小两口今后的小日子红红火火,更上一层楼”。众人喊了一声“好”;接着他又将那杯白酒一口闷了,又说了一句:“这杯白酒咽下喉,祝你们夫妻恩爱,牵手一生到白头”。众人又喊了一声“好”。
喜酒喝毕,新娘从伴娘手中的托盘中,捏起一颗喜糖递给了高强,高强说了一句“祝你们早生贵子”;新娘子脸一红,轻声说道:“谢谢高师傅,也祝你早日牵手成功”。
待新人走后,高强坐在了为他准备的椅子上,歇息一阵。他发现一旁的凳子上有为他沏好的茶和准备着的一包烟。他呷了一口已经变凉的茶,搁下茶缸,想了想,便从那包中华牌香烟里,抽出一支来,点燃,徐徐地吸了一口。
谁能和他牵手一生呢?难道会是她吗——那个圆脸庞的、说话嗲声嗲气的女卫生兵吗?
他甚至不知道她叫什么,哪里人,只是在心中默默地暗恋着她,等他终于鼓足勇气打算向她表白时,却得知她退伍了;唉!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啊...
“高师傅,下一拨客人到齐了,准备上菜吧”。
婚礼总管的一声吆喝打断了他飞扬的思绪。
“好唻,小鸡炖蘑菇装盘喽”。
婚礼正在进行中,婚宴的流水席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