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完一部电影,都容易女主角上身,不自觉地照着脑海中的印象,模仿她的表情,模仿她的个性,还有她浑身散发出来的某种特质。今天看的是《查令街十字街84号》,所以突然觉得文字很温暖,所以又想写日记了。那是五六十年前的故事了,那个时候可以满满的都是书,对话里满满的都是文学,生活里满满的都是人情味……我不能只遗憾现在和回味过去别人的生活,我需要改变自己。坐标上海,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想这一定是一个浮躁的城市,我这样感觉,但是却没有别的城市生活经验来对比。
电影里的故事从1949年持续到60年代,大约20年时间。人生就像木桌磨掉了一角。奇怪,最近总需要去决定一些人生的重大问题,工作,还有信仰。如此重大,却看得如此轻巧,好像在决定要不要吃巧克力一样。
曾经我为要不要换掉现在的工作多么沉重地祷告,我不知道我要选择怎样做,才符合神的意思,被压抑的愿望一波一波地变成日常生活里的巨浪,让我情绪高低起伏。在半倔强地要放弃祷告的某一天,心底却蹦出一句话“跟随自己的内心”,于是豁然开朗。不过这也让我迷茫,我真的要成为一个基督徒继续每天沉重地祷告吗?为什么祷告没有让我轻省,反而更沉重了呢?
跟从自己的内心……我想要画画我就不要担心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成果,我想要只有在内心平和的时候才去见朋友,我不喜欢肤浅的交际我就可以不去那样的场合或者总是迎合别人,我沮丧畏缩时我就可以满脸冷淡、特立独行……而不用时刻担心我没有做好。人为什么要那么目的很强地不断改变?为什么不慢慢坐下来观察和享受现在的生活?我不知道是自己出了问题,是我不理解圣经的教导,还是什么别的原因。我不祷告之后,我反而能够平静下来听自己的心了。
在许多年前一次与一位基督徒相遇之后,多少年来来去去若即若离,我唯一不能忘怀的,就是我需要成为一个基督徒,这个心愿就像高中学生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高考上一样,好像鲤鱼跳龙门,人生有了保障。然而如果,人生不一定要做一位基督徒呢?可能是一个忘我的画画的人,或者一个热爱自己的工作的人,或者一生不娶不嫁享受单身生活的人,甚至走南闯北漂泊流浪的人,抑或永远待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却不断深耕的人呢?人生到底有多少种样式?为什么要做一个基督徒呢?我到底有什么期望去当一个基督徒呢?对,我的信仰,突然已经谈不上是信仰了,谈不上崩裂,而像是浮现出了自己的面目,如此而已。因此,这条路我到底还要不要往下走,这是个问题。从内心讲,我热爱神的创造,但是我无法忍受不断的改变,以及在神面前的不安全感。我就是我,如果神也认同的话,我会欣慰地好好生活下去。
工作,我也长久在一个非黑即白的选择上痛苦不已。我喜欢平面设计的工作,说不清特别的原因,觉得这个工作一定比写文案更适合我。去年5月我甚至辞掉工作去做兼职,就是想要多一点时间画画和学习平面,不过……一年过去了,我不仅又回到原来的公司,而且又做回原来的工作,文案又多了一年的经验,时光对意志的消磨,我想我离平面设计的工作越来越远,对理想的辜负的感觉,让我内心无比自责和煎熬。可是谁说我一定要做一个平面设计师而不是一个越来越娴熟的文案呢?我这几天在问自己,我是不是要彻底打消我的念头,踏踏实实做现在的工作并充实自己,“顺其自然”呢?
顺其自然……
因为一个原因一直难以开口打电话去跟妈妈谈一件事,搁置之后,她今天却发消息来问候(天哪!她这几年几乎不会主动联系我,并且还问我的心事!),她自己主动提她的想法和担心,我表达了我的想法,然后我们就达成了一致。从前我一定不相信这样的事会发生,我一定焦虑不安又鼓起勇气去解决这件事,解决之后不会再想有下一次。顺其自然,有某种力量,让我安定下来。我今天跟妈妈说我的工作和理想,她回了我这几个字,“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