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沌丨《应帝王》章七

《庄子》解,每章一读。

文: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解:

混沌开窍的故事寓意丰富。倏、忽分别为南、北海之帝的名号,其意为瞬时、快、急速。在《庄子》文本的语词建构中,静较动近道,暗较明近道,无较有近道等;同样,快较慢不近道。正是因为独立语词的模糊性,倏忽的解释空间大,可解为有为,解为智谋,解为名号等等。浑沌本意为天地初始,相应此处可解为无为、无知、无名等等。“开窍”比喻有为、智谋、名号对无为、无知、无名的损害,损害的结果是“浑沌死”。

寓言中还有几个地方值得注意。浑沌待倏、忽甚善,比喻浑沌的包容。倏、忽“谋报”浑沌,结果好心办坏事。此处的“谋”可比喻“成心”,倏、忽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却没能认识到浑沌的自性。其实,更深层次讲,倏、忽不是别人,正是浑沌的变体,“成心”一刀斩断倏、忽与浑沌的联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