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就要离开杭州,今日再游西湖。
白居易说,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我十多年前来到杭州,如今要离开,最舍不得的还是西湖。
初来杭州之时,只知道西湖的三泉映月。三泉映月的景象是我从家里的窗帘上看到的。我至今也清楚的记得,我父母的卧室里挂了一幅厚厚的墨绿的窗帘,三只石亭与一轮明月几乎伴我度过了整个童年。我虽日日看它,却始终不觉得自己会和西湖有任何联系。儿时也曾幻想过未来,吃饭的时候也曾经努力把筷子拿得更远一些,因为按照老一辈的说法,筷子拿得远的女孩以后会嫁得很远,我那时候是个腼腆老实的女孩子,却渴望在未来走得离家远一些。只是不曾想着自己有天会到杭州,会与西湖一起度过十多年的时光。
我因为上学的缘故,于2005年来到杭州,还记得自己独自走出杭州火车站时遇到拉客的小哥,紧张得仓皇疾走,小哥在我后面唤我,“浙大的?你们的校车在那边,我又不是坏人,这是杭州!”似乎杭州就成了好人的担保。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从我踏上杭州的土地,杭州一直在给我展示她亲和柔美的一面。而杭州所有的美都又离不开西湖,我离家千里,在杭州度过的第一个中秋就是在西湖边,惊叹于西湖夜晚宝石山上点点灯光,让宝石山名副其实,惊叹于圆月在湖水上洒下的银纱,让平湖秋月以极其华丽的方式停留在一个四线城市女孩的脑海里。
自从那以后,读书的假期里,我总和同学结伴到西湖边游玩,骑着自行车无数次从苏堤上疾驰而过,在苏堤的大樟树下高唱千年等一回,也和男朋友在湖边拥吻,留下甜腻潮湿的回忆。在此后的岁月中,在西湖上划船,也在西湖边拍婚纱照,在西湖边遛娃,也在西湖边陪父母散步,西湖似乎和我愈加紧密起来。
然而,不知怎的,西湖却再也不能给我带来初见时的情绪了。
在慢慢开始杭州生活后,西湖逐渐变成了那个熟悉的陌生人,虽然居住在离西湖十公里的范围内,但是却很少再留意到她的美,只有在滚滚车流中,偶尔看她一眼,而大多时候,她却被雾霾所笼罩着,在灰黄色的空气里,在汽车的鸣叫中,隐匿着身形。高晓松曾经在一期节目中说,比起北宋的首都开封,杭州依然保持着千年前的样貌,依然繁华,依然引人入胜。也许,对于文人墨客来讲,西湖一直充满着魅力,他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念着江南好,风景旧如谙来到这里,坐在西湖边昂贵的茶室里,和一群有钱有闲的友人唱唱晴西湖,赏赏雨西湖,说什么浓妆淡抹总相宜,西湖自然是好的。
而对于我,西湖却逐渐发生了变化。工作之后,很难再有时间去欣赏西湖,偶有闲情,也只能凑上个假日,挤在乌泱泱的人群中,自顾不暇,哪有那心情去停停看看?上学时的那种可自己手划船已经没有了,只剩下船工的手摇船,180元一小时,还不时的偷工减料引得政府部门多次整治。西湖边的茶室也越来越贵,质量却越来越低。人多,宰客和价高,也许是所有景区或多或少的通病,平心而论,西湖作为知名景区,就凭免费这一举措,还是获得了广泛的赞誉。我之所以觉得西湖在渐渐远离我,还是因为两点原因。
一是污染。很多人不知道杭州有着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我相信在那个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时空里,杭州不的空气绝不会像如今这样。现在的杭州,能看到蓝天已让人觉得欣慰了。我印象里杭州的天三分之一是雨,三分之一是霾,再有的日子又雨又霾,按照联合国对雾霾的控制标准,杭州的空气质量是完全不合格的。说很多杭州的朋友表示这两年杭州的雾霾比起前几年有所好转,可我总觉得这好转似乎只是停留在天气预报的数字上,每天早上,我远眺窗外,几百米外的高楼大厦总是被霾所笼罩,在这缠绵不绝的雾霾中,我很难提起兴趣去西湖边走走,去了又能看什么呢?雾霾中的雷峰塔下还镇着蛇妖吗?太子湾的郁金香还沁人心肺吗?前些日子,来自马来西亚的朋友到杭州游玩,一下飞机正好遇到大霾,似乎人一下得了400度的近视,满眼朦胧。我为了向国际友人展现杭州之美,特地花了大价钱请他们到西湖国宾馆欣赏西湖,那件茶室有着一扇极大的玻璃门,直面苏堤,走出去又有凉棚,可戏西湖上的水鸟。只可惜我们坐在那里,喝着300块一位的茶水,百米外的苏堤在雾霾中若隐若现,更不用说稍远处的群山了,让我准备的双峰插云的解说词毫无用武之地。隔壁桌似乎坐着一个“教授”,向同座的即兴吟诗,获得喝彩连连,只可惜他所吟唱的诗讲的是云,是雾,是飘渺的水汽,这眼下的雾霾又何尝出现在古人的诗篇中?长时间以来,我们似乎早已习惯饿了雾霾下的西湖,几乎忘记了没有雾霾的日子是怎样的,偶尔有个一天,天气似乎甚好,登高望远,也发现远处的湖和城市依然被笼罩着,霾依然无处不在。来自大马的朋友也安慰我,说不管如何,这趟来了杭州也算见识了雾霾,因为在他们的国家,雾霾指数只要到了50就是需要停产停课的,所以一年之中很少有机会见到如此大霾,也算出国涨了见识。我只好苦笑,他倒是涨了见识,我的茶费算是打了水漂。杭州的对外宣传视频里,总是江南秀色,美轮美奂,只是游客还要看运气,不要遇上个大霾天,否则真是像我一样,花了钱找罪受。
二是物价。记得我2008年毕业那会,我每月工资5000元,吃吃喝喝到了月底还能存个2000,十几年过去了,除去年终奖能拿个好几万,我每月的工资也还是5000元,这5000每月不仅不能剩下,还要靠着花呗去周转一下。成家立业开销大了是一回事,可是,物价的上涨确实是显而易见的。最直观的感受是前不久去了趟上海,竟然觉得上海的物价也不过如此,甚至在某些方面便宜过杭州。伴随物价的上涨,杭州的薪资待遇却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经济压力下,人总是忙碌和焦虑的,也再也没有去西湖边欣赏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心情。也许,有人说在杭州有钱人总是能找到自己的一方心有所属,可我这些年看到的都是满眼焦虑的人们。西湖边拥挤的永远是外地的游客和叫卖的商人,清晨边的大爷大妈们也大概也是能领到养老金的,而在这座城市里生活的我们,又何尝来的闲情逸致和空暇时间来这座湖边走一走呢?
先有了闲暇,才有了西湖,先有了欣赏美景的心情,才有了美景。十几年的杭州生活过去了,觉得心中的西湖被雾霾和压力蚕食着,但是从内心来讲,我仍然爱西湖,毕竟这湖在阳光下,在细雨中是那么美,在湖的周围又有那么多的博物馆,有那么多的茶馆和酒肆。如今离开,下次回来我愿意做个游客,事先关注好空气质量,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在最清洁的那个季节回来,住在西湖的民宿里,去仔细感受西湖,拥抱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