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的三月,春雪悄然而至,纷纷扬扬,漫天飞舞,小城被包裹在安静的雪世界里。这个雪天是出报纸的日子,我满心希望出去买报纸,期待投送的稿件能够刊发。家离报刊亭有六公里左右,一路走得飞快,不知不觉到了。
崭新的报纸散发着油墨香味排列得整整齐齐,我拿起这周的报纸,急切地翻阅起来,两家报社的报纸都翻完了,没有找到我的片言只语。我失望地买了份报纸回家。
这阵天放了晴,小城银妆素裹,空气清新温润。阳光下,一树树杏花披着毛茸茸的白雪,无论是坦露的花瓣,还是含苞欲放的花蕾,甚至是只为衬托花姿的树枝,其冰清玉洁的气质让观者留恋忘返。
路边长凳上落满洁白的雪,谁也舍不得坐上去,怕弄皱了长凳的雪棉被。人们纷纷驻足拍照留念,女孩们开心自拍,杏花衬着她们的笑脸更加娇艳。我看着树下的花瓣与枯草泥土相伴,伤感之情油然而生,满心惆怅。
回到家里,烦心事又堵在心头。爱人在工地上全年薪资年底没有结回,包工头却不见了踪影,爱人和工友们想尽办法讨薪,拖到三月没有任何结果。年底我离开了工作七年之久的公司,打算重新确定职业方向。没想到离职后,家里又陷困境,失业在家少了一份收入来源,等于雪上加霜。
我一边寻找新工作一边拼命写文,每周看见报刊上发表自己文章,内心尚有片刻踏实,一周没发就会失落无比。这个早上,外面杏花白雪,美不胜收,我却在电脑前呆呆地坐了很久。
几个月后,讨薪最终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了,由此更加清楚以后如何维权。在朋友的帮助介绍下,我找到份还不错的文案工作,新单位的双休日保证了继续采风、码文字的时间。
时光倏尔而逝。两年后,在朋友的微信中看到了一副美玉图片和文字描述:一个在石市中坚韧打拼的人,一个将美丽铭刻在他人脑海中的人,一个渴望把自己最美收藏印在书里的人,因为生活长期困顿不见起色,无奈离开人世。那块美玉,光滑圆润,里面宛如盛开的牡丹花,栩栩如生的花瓣和绚丽的色彩让我挪不开眼。可是文字介绍极其沉重,思考片刻,拨通了朋友的电话,在朋友的略带低沉的叙述中,我知道了这块美玉背后的故事。
他被人称呼为老刘,以前从事什么职业无从知晓。朋友认识他时,他加工奇石做些小本生意,做的小物件很有特色。老刘每个周末,必定要在远通市场出摊,风雨无阻。许是生活困顿,老刘苍老的脸上总是胡子拉碴,可他对人极客气。朋友在他的摊位上卖过两块玉石,就是在图片上发布的那两块。
2011年《哈密奇石》一书出版前夕,主办方广泛收集本地收藏家经典奇石图片,朋友受主办方委托为部分奇石写文。出书的日子赶得紧,朋友每天仅睡四、五个小时,看石、揣摩、写下精品石的短文,如期完成了写作任务。
《哈密奇石》出版后,朋友去主办方办事。一位工作人员和他聊了会,说老刘来过办公室,想在《哈密奇石》这本书上刊登自己的两张奇石图片。当时上图片要缴费,老刘尽管条件不好,还是攒够了刊登图片的费用。工作人员让老刘抓紧时间将奇石图片交过去。《哈密奇石》出版后,老刘发现自己的奇石图片没有刊登,去办公室问原因,工作人员表示出书环节审查的很严格,他的确没有收到图片。估计老刘托人拍照片送照片的环节出了问题。老刘低着头沮丧的离开了办工室,后来得知,那天离开这,独自一个人在河坝老树下坐了整整一下午……可以想像他当时的心情是何等失落与苦闷。
我听到这里眼眶潮湿,仿佛坐在河坝旁的老刘就是我,我们曾经境遇相同,心意相通,唯一的精神寄托破灭后,灰暗的情绪瞬间蔓延了全身。我无法和朋友继续对话,放声痛哭一场。贫贱夫妻百世哀,没过多久,老刘和媳妇爆发了争吵,媳妇说他窝囊,他一气之下在卫生间寻了短见。
朋友一直很遗憾,将最美收藏印进书里,老刘比任何人的愿望都要强烈,这是他的精神支撑。如果老刘能够找到他,讲讲自己的困难,他一定帮老刘拍照片,亲自送到主办方。如果老刘想不通的时候,能够找他说说话,他一定好好开导,老刘想开了也不至于走上绝路。
美玉隐隐绰绰花团锦簇,他的主人结局多么凄凉。我想对老刘说:生命是最可贵的,你应该坚持到生活转弯。生活有时不暇以给弱者更多的宽慰,我们要有在低谷期发狠死磕的精神,自己的力量尚不够抵抗,可以向信任的人寻求帮助。我们不是生活在孤岛上,人人息息相关,只要自己心存信念,总有人愿意关心你、帮助你。
看向窗外。那年三月,杏花飞雪。在我们心里,在每一颗盛放着灼灼杏花的树根下,究竟埋藏了多少永不见天日的故事。那些曾经难以启齿的难处,那些早已辨不出色泽的春泥。困境如一场大雪不约而至,轰轰烈烈,无可挽回。暇以时日,我们是那个轻描淡写的扫雪人,天明时,人与雪都悄然远去,了无痕迹。
幸好,不因囿于一时而看轻生命。幸好我们,终等到雪霁天晴。这是最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