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也可以叫爸爸。叫爸爸亲,轻;叫爹,厚重,威严。
叫爸爸可以娱乐。
《爸爸去哪》挺好看的,有机会能带着熊孩子满世界的跑,还能记录下来给长大的熊孩子“翻旧账”,真是极好的。当然了,你得有名,你得值得请。轻松愉快,状况百出,熊孩子和爸爸互动斗法,几十台相机全程记录,赞。
林永健在上一期节目里面被熊儿子气到,大吼了一声:我是你爹!
味道变了,爹不能亲切,爹代表着家风,辈分,门第,规矩——还有,打屁股,罚跪,家法。
掷地有声啊,但是效果几乎为零。
爹,本来是一种信仰。父父子子是中国人秉承的伦理哲学。这东西被打破已经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事情;我们爹那辈儿最英勇的都扎着红袖标斗狠扬威了一把,一切的破除,一切的砸烂,于是,孙子辈就更不会把“爹” 当做一种信仰——你爹已经把这东西粉粉碎还踏上一只脚,你爹破了局,变了味儿的传承下来,你听不听你爹的?你听你爹的就放下——抱着干嘛不都砸烂了么——你不听你爹的,太好了,你映射了一个完美的榜样,或者我叫你爹或者你自称爹都是破败传承的内容,破败了,还传承? 《爸爸》上的一幕就很有表现性——除了嗓门大吓唬吓唬,还有个甚么啊?!
爹,性质没变,属性变了。
当爹不容易,当爸爸。爸爸应该是舶来的词,既然是舶来的,太好了,中华文化最大的能力是一切舶来的统统国化,特型化,特征化。留下我们要的,你们的打包埋掉——观音菩萨是男人?天天大姑娘小媳妇的跪拜,您就屈尊变个性吧——伟大的文化能量连神都能给“去势”一个称呼算个什么啊。
爸爸应该来自——papa,跟妈妈很像,世界通用。孩子在学习发声时最简单最直接的叫法。既然是最简单最直接那就代表最不假思索的信任。
所以爸爸应该是哪个可以啃,可以踢,可以变大马,用来当枕头,抱着走,坐着喂奶,躺下当垫子的大家伙。哪里来的规矩和限定。你这个大家伙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要我高兴带我玩,带我去我不能去的地方,看不一样的风景。这就是爸爸吧。
最近流行的网络语里面有个坑爹,有个拼爹。为什么不说坑爸爸,拼爸爸?开玩笑,爸爸是那个用来开心快乐的大家伙,坑什么?
拼?我个人私有财产不拼,叔叔我们不拼!
这是个古怪的命题,爸爸是用来开心快乐的,爹就不一样,爹是厚重的,要能给我买车买房当李刚。爸爸?还是用来去哪吧 :)
当个好爸爸容易,当好爹?没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