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本质】:为什么我们摆脱不了贫穷?
一个家庭穷困的最大根源,来自于辈与辈的接收和输出,顽固的守旧思想充满执拗和偏见。
三代人之间的承上启下至关重要,隔辈时间长意识淡薄,时间短影响根深蒂固,隔代教育可以深刻承托脱胎换骨的新一代,在这个过程中,耗时间等待不是最痛苦的,而是父辈的父辈有没有对贫穷的痛深刻触动。
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思维(精神)改变是最重要的一环。
父母的偏心会引来家庭不平衡,兄弟姐妹如何和和气气拧成一股绳,父母一碗水端不平的话,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淡如水,嫁出的女调出去的兵,兄弟早分家离心离德一盘散沙,变成了有钱的时候就好说话,没钱就鄙夷。
父母的私心偏袒已经根植在子女心里,孩子小的时候没有能力抗拒,但是兴家的基础已经支离破碎了。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是睿智老人对家庭的传承。
40多50岁就不想干活了,想着孩子都出来工作了,辛苦多年终于可以享享清福,下命令式子女给钱养活,居高临下的道德绑架,而且有些家庭重男轻女,觉得女子迟早要嫁人的,将养育之恩变相为等同价值来算计。
如果有几个儿子,就剥削条件好的接济穷的,穷的那个往往是被老人宠坏的,好吃懒做靠吸血兄弟姐妹,捆绑亲情为筹码,试问这种家族能好吗?
有些老一辈屈服于“认命”论,始终觉得泥腿子出身的,以后还是泥腿子,从来没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勇气,不要说努力作铺垫了,连鼓励都是奢侈的。
没有任何给予后代精神上(包括物质上的)或任何对帮助下一代强大有用的东西。
他们只想着我养了你,你就要回报我,后代要多,能赚钱,给自己体面自我良好的成就,不是投资了不理不睬天生天养就可以收成的啊。
可以没有格局,但是一定要有冀望,进化论告诉我们一个不变的定律,物种进化是为了适应当前环境,只会一代比一代好,不适用的就退化甩掉,产生新的能力跳出旧环境,改变需要坚韧,需要漫长等待、需要沉淀、更需要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