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公文写作技巧,让你的材料越写越好。
为什么公文写作是体制内必备的技能?
现如今,公文写作依旧是体制内重要的工作内容。
在体制内工作,无论你办事能力再强,无论你为人处事再游刃有余,如果笔头子不行,无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最后大概率只能是帮别人跑跑龙套,打打下手,无法进入业务骨干的序列,会直接影响个人的职业发展。
写好公文不仅是体制内工作的需要,也是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
在体制内工作的朋友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每天要接触铺天盖地的文件。
反正每天一来到办公室,不是在写公文,就是在看公文,要么就是在批公文。
公文写作这个门槛并不高,但凡有一定的文化程度,能认字儿的人都能从事这项工作,而只要入了门儿,也不难找到各种学习的范本。
但是公文写作易学难精,同样进入体制内写材料,几年过去了,有的人乏善可陈,没写出过什么出彩的东西。
手上拿不出精彩的文章,也有一部分人变得出类拔萃,不但工作做得很好,而且能成为所在单位、所在行业公认的笔杆子。
其实刚入体制的时候,除非特别突出的人,不然大多数人都是一点公文写作的基础也没有。
都会存在写公文就像一个无头苍蝇一样摸不着头脑。
对着电脑苦思冥想,几个小时过去了,屏幕上也没有敲出几个字儿,费尽了洪荒之力,好不容易搞完了,赶紧发给领导。
回到座位上准备喝口水,杯子还没端到嘴边,就被领导叫过去了,指着材料一通骂,各种毛病,什么结构不合理、内容太空洞、缺乏逻辑感、错别字满地之类的。
最后来来回回改了七八遍,才勉强过关。
这是不是你正在体悟的人生阶段呢,是不是每天都在怀疑人生,痛苦万分,真的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不断地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个行当。
但坚持下来的人,逐渐写的多了,被批评的多了,不断吸取经验教训,自己跌跌撞撞的找到了门路,慢慢成长为一名所谓的笔杆子。
公文写作虽然门槛看似不高,人人都能做,但真正要做好它,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规律,需要在工作中用心思考和琢磨,需要探索适合自己的业务提升路径。
就像武林,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在不断的摔打中,可能鼻青脸肿,甚至满身伤痕,但只要坚定信念,咬定目标,勤于学习,不怕吃苦,扎实练功,武艺自然会日益精进,甚至一飞冲天,成为绝顶高手。
邓公曾经说过一句话,拿笔杆子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子。
体制内历来重视对领导干部公文写作能力的要求,甚至把培养笔杆子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途径。
只要在体制内待过一段时间,就能意识到公文写作对于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在政府工作,经常会有这样的人,由于材料写得好,被调到重要的岗位,获得了更多和大领导直接接触的机会。
不仅仅让自己对事情有了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在与领导接触、不断修改材料的过程中,掌握了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思维逻辑,综合素质得以跃升,最后水到渠成,得以优先提拔。
对于基层的员工来说,直属上级一般是中层领导。
一位中层干部可能做不到阅人无数,但一定是阅文无数,好的公文一眼就能辨别出来。
每一次的公文材料报告从里面是可以看出每个人的领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的。
有的材料一看就是认真思考过,仔细琢磨过。
有的材料一看就让人直皱眉头,简直就是应付了事,根本用不了。
如果一位同事写的材料总是不着调,每次都需要大改特改,想要被重用,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故这就是现状,所以公文写作对于职场的你,一定是头等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