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和工作导向,引导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践行正确政绩观,增强本领、担当作为、争创佳绩。”正确的政绩观,是为政之德、从政之道、施政之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视为一门必修课,持之以恒磨炼自身,将正确政绩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涵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热心”,让“为民”情怀不走形。“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广大党员干部要必须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坚持人民至上,强化为民意识,对群众倾注感情、满怀激情、付出真情,要知道老百姓能不能过上好日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员干部的为民意识强不强,只有与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保持亲密的“鱼水”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富民和强国的目标。因此,必须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千方百计帮助人民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努力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指数”“幸福指数”“安全指数”,推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践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让“实干”作风不走形。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党员干部是否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要通过实干来检验,也必须通过实干去实现。真抓实干,必须要深刻认识到肩上担负的责任和使命,“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党员干部政治最为宝贵的品格就是敢于担当、善于作为。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下真功、用实劲,把工作往实里做、往深里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摸实情、说实话、做实事,跳出个人利益考量,多做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惠及子孙的事情,绝不投机取巧、作秀造势,搞哗众取宠的政绩工程和好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坚守“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决心”,让“清廉”底色不走形。清正廉洁既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为官从政的必备条件,也是干部的立身之本,是干事创业的“底线”。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我们不仅要做出成绩,还要始终坚定“干事且干净、干净加干事、干事能成事”的勤廉追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营造崇廉尚洁的良好社会风尚。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高度自觉,一方面,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纪法挺在前面,把规矩记在心上,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守住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另一方面,要自觉接受监督,要充分认识监督就是防患于未然,确保每一点政绩都能在阳光下接受检验。
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委组织部 管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