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一些时候,番茄田艺术征集作品说要搞一个画展,因为忙二宝,根本就没用心在此,前段时间,从娘家回来的路上看到番茄田招20名讲解员,我心里想我儿子那么不愿意在台上展现自己,估计他不会愿意报名的,然后我就随口问了一句,没抱有一丝的期待和希望,没成想,儿子一口答应了(此处省略我一百个想法)
上周老师把讲解搞发给我,想着一小会儿功夫就能把内容记住,我也就没着急在端午假期里帮孩子过一下内容,哪不知在端午假期老师一次接一次催着去彩排培训,我也搞不清能培训个啥,就把一头雾水啥也没整明白的儿子给推了出去,现场效果可想而知,老师说完要求孩子复述,孩子想完美表现,可惜内容不熟,再加上他老爸在跟前用他自己的方式要求孩子,硬是把孩子给急的哭了,他老爸还说儿子本来可以做好,就是他存心不想做的,你说这叫什么事,其实故意做不好的背后的心理诉求就是说我都没有使劲儿,做不好很正常,其实这是一种消极抵触的表现,可惜我那没有心理学常识的先生错误解读,硬是把孩子逼的特别紧张,用他事后的原话说,我那心跳得比恋爱时还快(看看我儿子形容的多准确呀?)
我的宗旨是,保证内容熟练,熟练到即便紧张也不会忘词的地步就可以了,既然孩子能够主动尝试,我觉得这一举动就值得肯定,毕竟我本以为我儿子不会也不愿意在人前过多展示自己,看来我的标签贴的也是为时过早,并不比我先生在处理儿童心理方面高明了多少(尹先生看到了还窃喜了,我怎么可能不如你呢?)
画展第一天,我喂完二宝,随他两的车去看一下我儿子的现场表现,看得出他很紧张,小脸皱着,身体也有一些缩,显然对自己能否胜任有些怀疑,我给了他一些拥抱,并没有明显化解,当第一波人过来的时候,他还跟老师说我紧张,老师对于处理孩子的这种情绪还是很有经验的,蹲下来一把抱住孩子,用只有他们两能听到的声音说,没关系,你可以的,就把我儿子介绍出去,我儿子被逼梁山,心一横就把熟记的内容像背书一样流利的带有感情的背诵了出来,之所以说是背诵,他的第一遍跟现场的观众完全没有眼神交流,在我心里我听到了自己的声音,抬起眼睛,要有交流,不过我还是面带微笑的认真听完,事后给了他一个鼓励的拥抱,问他这一刻是不是感觉轻松好多?是不是为自己的表现感到很自豪?后来跟sky老师交流了一下,他说我能看的出来然然的一些状态跟你们家里的教养方式有关,你们总是盯着孩子,给予了太多的关注,这种情况下就会给到孩子太大的压力,你这儿不行,那样做是不对的,你应该这么做……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把父母的评价内化于心然后成为他自我的评价和要求,听听,这话听起来怎么这么熟悉?因为有不止一个人这么跟我说过。
想想也是,在整个熟悉内容的过程中,我呢只提供内容,在站姿,语气声调等细节方面是爸爸把关的,虽然爸爸本身也不是专业人士,但还是用专业的标准要求孩子(此处有 表情),不过爸爸的出发点是没有错滴,就像我即便用错误的方法,但你也不能否定我对孩子的爱不是。但孩子的感受性是很强的,我观察到一个细节,他第一次讲解结束的时候,他爸站在高处给他打电话,他本来担心爸爸说他,他不想接,但我了解我先生,在那个时候他除了鼓励不会给其他东西的,所以我还是坚持让孩子接了电话。从孩子的笑脸我知道我猜对了,但也从孩子的行为知道,我们作为父母需要成长的东西依然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