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叶藏是我的孩子!2025-04-14

刚读完《人间失格》时,我曾随性地写了一篇读后感,满腔愤怒地吐槽这本书。然而,在听蓑依老师的直播课时, 她开场即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叶藏是你的孩子,你会怎么办?”

这句话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我心中轰然炸开,震得我心中一凛,仿佛血液都在刹那间冻结。那一刻,我整个人僵在原地,脑海中则不住地咀嚼着这句话。原来,我在看这本书时竟毫无察觉的把自己当作了上帝,居高临下的审判着叶藏。我说他敏感、颓废、放纵、懦弱,像个神经病一样,把好好的生活过得一塌糊涂。我对叶藏的种种并未掩饰自己的不屑,却忽略了他的成长环境,也忘了自己时常挂在嘴边的那句“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而老师的问题一出,我倏然警觉,但仅仅只是想一想儿子可能经历叶藏的人生,我就已经心如刀割,又怎么忍心去指责他、痛骂他?

当我把叶藏想成自己的儿子,我才发现他的童年如此凄凉!明明是生于富裕之家,却连火车站中常见的天桥都未曾见过;明明体弱多病应该被更好的照顾,却只能在古板的家庭氛围中备受煎熬地用餐,久而久之,对食物愈发抵触;明明是令人羡慕的家族幼子,却连佣人都能随意欺凌,只能装疯卖傻的讨家人欢心。如此境况之下,如果他是一个愚笨的、钝感力强的孩子,或许精神会放松些,日子也就会好过些。但上天没有给他一个温暖的家,却给了他过人的天赋和敏锐的感知力,让他不断看到人与人之间的虚伪与丑陋,这些童年的阴影与他高敏感的性格,在潜移默化中变本加厉地影响他,让他对人感到害怕,继而则对人生产生了怀疑。叶藏的人生还未真正开始,就仿佛已然被判决。他的未来,又怎能不沦为悲剧?

当我跳出叶藏的故事,想到自己的儿子,就感到无比庆幸,他不是叶藏!我们虽是普通的家庭,没有丰厚的物资,但至少从他的生命初始,我就竭尽所能为他构筑了足够的安全感。

我牵着他的手迈开人生的第一步,陪伴他庆祝第一张奖状带来的喜悦;与他一起解锁各种游戏乐园,并用有限的材料为他创造丰富的美食;当他满脑子都是“十万个为什么”时,我抱着他一起翻书查资料,共同探寻那些未知的答案。他的童年里有满满的幸福作为养料,所以他才会笑着说:“在妈妈身边就是最大的安全感!”

对比叶藏与儿子的童年,我忽然理解叶藏那句撕心裂肺的感叹:“我总觉得自己好像身处地狱,反倒是那些说我幸福的人所过的安乐生活远非我所能企及。”童年的巨大阴霾始终笼罩着叶藏,让他的青年和中年,一直深陷悲剧的漩涡,愈演愈烈,最终走向毁灭。外人看他又痴又傻,而他看众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的儿子才十三岁,在即将到来的青春期,我无法确定他会如何应对更为繁重的学业,也不知道他会如何处理更多维的人际关系。尤其在这个青少年抑郁症高发的时代,我希望叶藏的故事能时时提醒我:这个世界是多元的!每个人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样,对人生的需求也不一样。我不能倚老卖老,用所谓长辈的经验去粗暴地规训儿子,让他失去真实的自我。我想,我会与他一起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引导他学会合理分配时间,注重劳逸结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万一他因为跟不上进度而厌学,我不会急于指责,而是与他分享自己高中厌学的经历,帮他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我会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案例,帮助他理解不同性格的人,学会换位思考,提高沟通技巧。无论他遇到怎样的挫折,我都会耐心倾听他的烦恼,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鼓励他勇敢面对,从失败中汲取力量。儿子的未来还有许多可能,但我能做,我想做的,就是:爱他、理解他、支持他!

叶藏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社会环境与家庭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愿我们的社会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与支持,通过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积极的文化氛围,与每一位家长携手,用爱与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为他们筑造一个温暖、包容、多元的成长空间。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远离叶藏式的悲剧,在阳光下绽放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书写属于他们的精彩人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