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刻:用刀在木头上雕成花纹或文字。引申出深求于人之意,如苛刻、刻薄。“漏刻”,也叫漏壶、滴漏等,是古代的计时工具。最初读医书《四圣心源》时见到“一日百刻”的说法、不懂,百度,发现原来古代的漏壶里面插有一百个刻度的箭,一昼夜刚好滴尽,故称。
刻肯定是用刀的,所以右边有把“刀”,但左边为什么是表示猪的“亥”呢?俺不知道!
2、此:左边“止”(脚)、右边“人”,本义是人站立的处所,即此地。
右边背向的“人”后来变成“匕”了,因为它本来就是“匕”字、“匕”本来就是人形!为什么“匕”成了武器呢?难道是因为背对着的人就可能被别人捅吗?
3、乐:繁体写作“樂”,本义为乐器,字形象古代的琴。当然这个“琴”,应该是现代人通常说的“古琴”,即“琴棋书画”之首。因乐[ yuè ]器弹奏的音乐[ yuè ]能够使人快乐[ lè ],所以又引申出快乐之意。
看“樂”字与“𢇁”字非常相像,不禁会想到“丝竹 [sī zhú]”作为中国传统民族弦乐器和竹制管乐器的统称,亦泛指音乐。《礼记·乐记》:“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可见古代制造乐器的材料常用的是“金石丝竹”,而其中“丝竹”又是更普遍的或者更具有代表意义的。
4、石:石头,熟悉的字形和字义,不再赘述。
2018年7月15日,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