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2017年第7期《陶行知先生留下的“作业”》一文,给我们指出影响和制约德育的最大的矛盾和“不幸”,并非是德育本身的问题,而是德育和智育的分家,即把德育看成是品行范围内的事情,而教学属于知识范围的事情。
有这样一所学校,特色创建的目标是“写好字,育好人”。这本来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路,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却把两者截然地分割开来。开设写字教学课程,老师指导,学生摹写,还师生同练,校园里确实也有墨香味。他们的愿景是通过“写好字”,来达到“育好人”的目的。然而,当上级组织年度成绩检测的时候,他们却对学生考场上的作弊行为视而不见,公然默许。这便是把练字和做人、智育和德育分家的做法。我真不知道,这样的做法对青少年儿童造成的影响会是怎样?
同样遇见这样一所学校,是当地的一所省示范高中。一开始,在老百姓的口碑中很好。后来,受一些不良风气影响,高考时,也是默许学生可以抄袭。第一年本科达线人数确也有所上升,但几年过后,这所学校的学风越来越差,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也出现全面滑坡,成绩一落千丈。德育直接影响到智育,这就是把德育和智育分家形成的严重后果。
那么,如何把两者很好的结合呢?遗憾的是,陶行知先生只是给后人留下一个“作业”,并没有给我们提出具体有效的办法。
我们学校虽地处偏远农村,但教育教学成绩一直稳居当地初级中学前列,且有二十年时间。我觉得这与我们能认真地对待这个“作业”不无关系。我们提出“责任教育”的特色办学目标,引领师生“说负责任的话,做负责任的事,当负责任的人”,便是用“责任”来统领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我们还凭借“积穗卡”制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与品行,以此来唤醒、激励学生智育和德育的不断向上,让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当然,我们非常期待谢维和教授在下几期的深入探讨与精彩呈现。(2017年4月23日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