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智能化”已经成为了当前十分热门的词,但在这背后,离不开数据的支撑。而个人信息又是这些数据的来源之一,个人信息的合法有效开发使用,是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大势所趋。
合理的个人信息的收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网上或手机上浏览一下感兴趣的新闻,再次浏览时发现页面已主动“按喜好”为你推送相关内容;网购商品后,再次打开平台页面,呈现在眼前的商品多和以前购买的类型、风格相似……;特别是应对公共卫生应急事件,适度收集个人信息是必要的,在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当中,“健康码”的出现,很大的缓解了疫情防控压力,其背后,也是信息收集带来的便利。
但大数据时代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感觉数据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烦恼,特别是信息泄露的危害尤为严重。当你从售楼处买下新房后,随着而来的就是装修,家电的推销电话;当你在某个App上注册账号,想要借点钱周转一下的时候,各种借贷电话就打了进来;当你在购物平台上购买了某件商品的时候,甚至会接到一些陌生电话,能够很清楚的说出你在什么时候购买了什么东西,而这可能会让你陷入被诈骗的风险……,而这些,都是信息泄露带来的,可以说,信息泄露带来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而这个时候,我们又不禁会思考,我们的个人信息是如何不知不觉中被泄露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而且这个过程很多都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下载运行购物App,需要允许通讯录权限;下载运行交友App,需要允许位置权限;哪怕是借个共享充电宝,也被收集各种个人信息……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加剧了个人信息泄露、滥用的风险。特别是当数据收集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容易滋生数据黑产,引发违法犯罪。
针对这种情况,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已经是迫在眉睫了。而要做到个人信息的保护,单靠一方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从立法端,司发端,执法段,用户端多管齐下。首先我们需要将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规则进一步具体化,建立更加具体可执行的标准;同时,对于违规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要加大打击力度;而作为普通的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保护好个人信息。在下载或使用App时一定要仔细阅读相关条款,不要随意开通涉及个人信息的权限;不要随意填写个人信息或上传带有个人信息的证件及复印件。如遇个人信息泄露或被非法使用情况,应立即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就是保护个人隐私,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引领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