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何时,保持住“边际感”真的很重要!——源本心思为

什么是边际感?

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不随便介入另一方的生活,在爱的基础上,给彼此足够的尊重与自由,这就是界限感。

事实上,这个世界只有三件事:

第一件事:自己的事

第二件事:别人的事

第三件事:老天的事

保持适当的交往距离,最大限度地感受对方的美好,即使再亲的人,也要把握好分寸。不是因为变得圆滑世故了,而是真的懂得舒服的关系需要有空间,需要有界限。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明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对别人毫无意义。生活是自己的,我们太需要跟模糊的关系划清界限,而那些没有界限感的人,往往有这3个迹象。

01.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有一些人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救世主”,常常说“我行”让自己陷入困境,又或者是用“我都是为你好”来绑架他人。

《欢乐颂》中,樊胜美就是这样的人,总是在接到家人一通电话后,就说:“行,我来想办法。”因为这样,彻底被家人绑架,成了母亲眼里的摇钱树,总是要把自己赚的钱给不争气的哥哥,替他买房子,替他养孩子,把自己拖累得30岁都没有存款。但是,哥哥和嫂子从来没有心疼过她,甚至变本加厉,工作丢了都要她帮忙摆平,赌博一输了就扔下父母和孩子,要樊胜美收拾烂摊子。

从那以后,樊胜美终于意识到自己多年的付出,不但没有帮到家人,反而让自己在困境中不断徘徊,精疲力尽。

毫无界限,过度关注别人,就是失去自己。一个人的界限感,决定了他的幸福指数,因为一切的痛苦都源于缺乏边界感,权力边界、关系边界、规则关系,都是如此。所以,小心那些太把自己当回事的人;切记,不要太把自己当英雄了。

02.没有分寸,没有原则

自从《我的前半生》播出后,许多人都调侃说:“防火防盗,防闺蜜。”

其实,这番调侃的背后,深刻地告诫我们:挚友之间也要留有余地,因为很多时候,破界就是尽头了。

距离产生美,就像周国平在《人和永恒》中说道: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这界限是不清楚的,然而又是确定的。一切麻烦和冲突都起源于无意中突破了这界限。有界限,才会让对方有愉悦感,让对方感到安全。把握分寸,守住原则,是人际交往必备的修养。

03.控制欲强,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

生活中,有很多关系出现问题都是因为越界了。

为人父母,最可怕的是一直沉醉在自我感动的付出中,这是一个可怕的控制欲,使得他们永远划不清和孩子相处的界限,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替孩子操劳。

界限感模糊的人,最可怕之处就是容易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

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角度,都会让人有不一样的想法和生活方式,在我们眼里的不适合,却是他人最喜欢的生活方式,所以没有必要评论,和干涉别人。

否则,就越界了,就是自寻烦恼,吃力不讨好。

人际交往的本质就是各取所需,社会分工就是各司其职。

界限感不强,其实是一个人自我认识不充分的表现。当明白这一点后,才会用心做好自己。界限感,就像社交地雷,看不见,却又无处不在。

所以,保持适当的交往距离,最大限度地感受对方的美好,即使再亲的人,也要把握好分寸。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