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校本研修能力
校本研修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最重要的方式。因此教师要育好人、教好书,就要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立足校本研修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一、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作为校本研究的一项作用,内容是教师参与校本研究能力的重要体现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进行集体备课呢?
(1)明确集体备课的原则
集体备课使教师广知博闻、转变观念,把教育思想从应试教育的怪圈中解放出来,在教学中会更加有的放矢、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在集体备课中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教师坚持相应的原则。
原则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在集体备课中提升素养和能力,就要有意识的将备课的重点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要考虑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
原则二:解读并超越教材。核心素养下的教学,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用“教教科书”的过程。意即一方面,教师要成为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实验者,要在备课时钻进教材中,有自己的钻研、解读和思考,而不是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成为教科书的“传声筒”、知识的“贩卖者”,要有自己的思考,如此才能将课上出新意和深意。
原则三:弹性化教学方案。教师在备课时,既要让自己钻进教材之中仰视解读,又要高居教材之上,审视并超越教材,成为教材的主人,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设计,弹性化的教学方案,使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2)明确集体备课的内容
集体备课,就本质而言,是教师合作备课。遵循以下三部程序:第一步是分配任务,即主备教师每人一学期都有两个五个不等数量的课时主备任务,个人要按一定要求进行准备写教案;第二步是集体交流个人备课;第三步是集体交流后的个人反思,修改个人备课的教案。
集体备课中,教师要备以下几方面内容:
内容一:备学生。被学生的目的在于为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为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学科成绩变化,为后进学生的转化等做好准备
内容二:备教材。被教材是指教师要了解课标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了解整体知识的年纪,要求了解整体知识的教材,分布相关表述及能力要求,进而形成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