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去世后已经十年了,这十年里一直想写点东西纪念奶奶,做个念想。却又一直不敢动笔。怕自己堆出来的文字玷污了小时候最美好的回忆。其实,最美得记忆是应该存在自己心里用来怀念的的,而不是把它们拿出来去展览,去开放,去任人参观。那些记忆都那么美好,那么独特。它只属于自己一个人。独一无二。每个人所经历的生活都不同,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独立的情感,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块最柔软的地方。而有些东西,只允许自己一个人去做念想,去感受。别人不会懂,更不会珍视。
奶奶去世十年。我很怕这些记忆会伴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怕这些记忆在这个日益冷离日益形式化的社会被背弃。我怕我终有一天也会变的一样的冷漠和舒于形式,在现实里没有了情感流泻,只有一切格式化的程序和应付。不再幻想,不再单纯,不再怀念,不再认真。我怕自己总有一天会失去,失去那些记忆,然后失去所有生活中的美好。
有人说过,在所有文字最初的目的和功能里,记录下生活中的值得收藏的东西最为根本的,这里面包含了事件、情感和众多可能根本无法归类的细节。而在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的时候,我们总会发现生活的美好和自己心里所遗忘的一些东西。然后听到自己的心声,这样才是幸福的。
最初的记忆,是在很小很小的时候,雨天的清晨,我睡在正房的炕上。还没全醒。睡梦中听到雨滴顺着屋檐掉下,落到平台上面接雨水的水桶、盆子、水缸里滴答滴答的声音。伴随着还有微弱的苍蝇嗡嗡的叫声。有节奏,像一首儿歌。然后就听到“啪”的一声,耳边传来奶奶絮絮说话的声音,我于是知道奶奶又打死了一只苍蝇。我翻个身,继续在半醒半梦的神游。下雨的早上,是可以睡懒觉的,妈妈也不会再像往常一样在院子大声叫我起床。奶奶疼爱的帮我掖掖被子,继续拿着苍蝇拍,守在我身边,给我驱赶苍蝇。我觉得,这就是我一直以来很喜欢雨天的原因吧。现在有好多年没有听到过那种雨滴落在盆子、水桶里滴答滴答的声音了,也没有过那么安逸的赖在床上半睡半醒的听雨声了,也不会再有奶奶在身边给我驱赶苍蝇了。
小时候家里后院有棵杏树。旁边也有棵梨树。后院养着鸡。记得小时候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里有篇文章,《杏子熟了》。里面的给几个偷摘杏子的调皮的孩子拿长竹竿打杏子吃的奶奶,很像我奶奶。每到七八月份杏子成熟后,奶奶总会一大清早把后院扫的干干净净。轻轻叫醒还在睡梦中的我,要我和她一起摘杏子。我不情愿的起来,然后几下爬上树。然后看见树下的奶奶费力的举着一根长长的棍子,一边轻轻的搅动拍打树上的杏子,一边嘴里念叨的的叫我站稳些。老杏树产量很好,每天我能摘好多杏子。于是留下一部分自家吃够,奶奶就会送给邻居。每逢家里有亲朋好友来,奶奶总会叫上我上树摘杏子,等客人走的时候带回家里吃。有时遇到大风或大雨,会被风雨刮下来好多杏子,然后奶奶就带领我们全家老少把刮下来的杏子全捡起来,洗干净后全家一起又把杏核取出来,杏脯放簸箕、筛子里放太阳下晒干,做干杏皮。记忆中小时候每年冬天都要感冒好多次,咳嗽不停,吃药不管用,奶奶总会用橘皮,杏皮,冰糖,水等给我熬成杏皮汤喝,我最喜欢个奶奶熬的杏皮汤。酸酸甜甜的。治疗咳嗽效果很好。奶奶去世之后,我也熬过几次,可是怎么也熬不出奶奶的那种味道。
奶奶去世后,老杏树就开始衰败,结的杏子一年比一年少,枝干也干枯了,慢慢的连叶子都不长了。有年寒假回家,发现杏树已经不在了,问妈妈说。杏树早就枯死了,被你爸砍掉了。我默默走到后院,当年的大树如今只剩一段枯朽的木头。就像奶奶去世时安静的躺在地上,我坐在她身边,看着她。有一块布盖在她的身上。我竟没有勇气去掀开看一眼,我疼我爱我宠我信我的奶奶。。。那段木头也孤零零的躺在地上。寂寞的枯朽着,然后,会被当柴烧掉吧。自此,我每次看见杏子时,就会想起奶奶,想起老杏树来。
有很多孩子,是在父亲或者母亲的背上长大的。而我是在我奶奶背上长大的。记得豆角熟了时,我便撒娇让奶奶背我去摘豆角去。其实我那会儿不小了,不该再给年迈的奶奶身上添分量。可我就是贪恋奶奶的背,然后让奶奶背我。于是地里,奶奶一边手脚麻利的摘豆角,又要不时的回过将剥开的豆子放进跟在身后她孙子的嘴里,还要不时的照顾她孙子不要踩坏豆苗。这个情景一直在我脑海里,一老一少,奶奶背着孙子,一直手背过托在孙子的屁股,一只胳膊挎着一个装满豆角的篮子。蹒跚的走着。孙子双手穿过奶奶的脖子,不时调皮的勒住奶奶的脖子。奶奶无奈地说,你要勒死奶奶么,夕阳一下,一老一少的影子逐渐被拉长了起来。
小时候总会跟着奶奶去逛亲戚,舅爷家,叔伯家,姑爷家。很多亲戚。每次去亲戚家都很害怕。小时候很喜欢打拳。于是舅爷姑奶奶什么的都吓唬我说让我耍拳给他们看,不然晚上就吃掉我奶奶。我就很卖力的打来打去,累的吭哧吭哧的都不敢停。然后看到他们笑的前扬后俯。。。晚上睡觉我和奶奶一个屋,关灯后死死的抓着奶奶,在黑暗里瞪大眼睛,生怕奶奶被舅爷姑爷们抓去吃掉……然后终于撑不住了睡着,早上吓醒后赶紧看看奶奶还在不在。于是从那以后,每天早上醒来后都要看看奶奶在不在。后来我长大了,奶奶却真的不在了。
小时候没上学前,奶奶总会在院子平台上做针线活,而我就在外面玩土。有一次村里有位老人去世了,亲人们哭的很悲凉,葬礼办的也很大。很热闹。小孩子很喜欢热闹,很喜欢唢呐和鞭炮的声音。于是跑去看了几天。等丧事办完后我就回去问奶奶,奶奶你什么时候死呀,你死了我也和他们一样哭你,奶奶听了笑着说,那奶奶有一天死了你路不哭呢?我说哭。然后就跑出去玩土去了,我用土做了一个大大的坟,然后找了几张白纸用唾沫沾在头上,然后跪在土堆上大声哭起来,嘴里喊着,奶奶呀- 过了几年,奶奶真的去世了时,我却违背了诺言,我没有哭,一点都没哭,我哭不出来……
小时候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让奶奶讲故事,我也算是听着奶奶讲的的故事长大的。奶奶讲最多的就是狐狸的故事,奶奶没上过学,不识字,可是她讲的故事都非常好听。没有哪一本书能比的上。这些年我也看了很多书,都没有看到奶奶讲的那些故事,哪怕相似的也没有。我经常也会叫来一群一起玩的孩子听奶奶的故事。我想,我的想象力也是被奶奶的故事开发的吧
大多数老人都会有一个柜子,柜子里面放着很多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非常有诱惑力的宝物。我也不例外。奶奶有个柜子,上着锁。里面有着奶奶收集的各种东西。奶奶给我吃的糖和其他好吃的都是从柜子里拿出来的,年少的我对柜子里面非常好奇。恨不得奶奶把我锁进柜子里去。奶奶的柜子也是伴随着我长大的。奶奶去世后,我打开过她的柜子,里面只有很朴素的几件衣服,和一些棉布,一些彩色的线。没有其他。奶奶的女工做的特别细致、精巧。我十岁之前冬天穿的棉裤棉衣棉鞋都是奶奶给我缝的。轻棉,舒适,温暖。
奶奶去世前,承受了很多。我和她还是一起睡,每天早上醒来后都会看见红红的一盆。她怕被我看到,上面盖着一张纸。我只能装作没看到,故作轻松的说昨晚又做了个好梦。我不曾想过她在潮湿的夜里有过多少疼,也不曾想过她自己在夜里独自忍着痛苦而怕把我吵醒,更不曾想过她在离去的时候是不是很辛苦。我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奶奶去世后,埋在了县城的东山上。和先她三年而去的爷爷相伴。人活一生,能带走的只有回忆,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人活着不管多么轰轰烈烈抑或多么平平淡淡,死去了,就只剩一杯黄土而已。说不尽苍凉,道不完感伤。空余怀念。奶奶去世后,我没哭,流泪,但哭不出。我想,我也不是很悲伤,只是再也见不到奶奶了,就当是奶奶睡着了,出远门去了吧。
奶奶去世两年半后,我到县城读书,这样就可以经常去看她了。一中的每个星期天下午休息。早上上完自习,我独自一人出去。在东山脚下的商店里买了酒,买了香,买了水果,买了蛋糕,也买了冥币。来到奶奶墓前。烧纸。上香。然后拧开瓶盖,往坟前3倒半瓶酒。然后坐在旁边,喝着酒,说说自己的生活,开心,苦恼,孤独……高中毕业后去外面上学,一年只能去看一回奶奶。不会再像以前一样每个星期去一次。我很怀念那段能在奶奶坟前喝酒,然后给她说点自己的生活中的事的时光。可惜现在不行了。
记得小时候,村里的一个姐姐每次从外面上学回来都会给她奶奶买两包蛋糕,我当时就很羡慕。我想等我长大去外面上学回来一定要买最好的蛋糕给奶奶吃。可是现在我在外面上学了,也买了蛋糕了,奶奶却已经不在了。她永远也吃不到孙子给她买的蛋糕了。那位姐姐的奶奶,今年四月份也去世了,很慈祥的一位奶奶。可是也离开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待。子欲养儿亲不待。
今天看到很大的一棵杏树,又想起了奶奶后,不想再沉让她沉寂,写点什么吧,以此留念。还有数不清的记忆,慢慢再补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