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佛慈悲

龚一先生的古琴曲《我佛慈悲》出自专辑《琴呼吸-大唐西域记》,以古琴为载体,重新诠释了玄奘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这首作品不仅是音乐的呈现,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融合了佛教哲思与中华传统音乐语言,展现出空灵深邃的审美意蕴。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龚一在演奏中既秉承传统技法,又注入现代诠释。他以古琴特有的深沉音色与悠长余韵,勾勒出玄奘“信念与智慧浇铸的求法之路”,琴声时而如梵音低回,传递慈悲为怀的佛家精神;时而以泛音轻点,似晨钟暮鼓涤荡心灵。笛箫的纯美配乐与古琴相映成趣,营造出虚实相生的禅意空间,既具历史厚重感,又充满诗性流动之美。这种艺术表达与龚一长期倡导的琴学理念一脉相承——他反对将古琴神秘化,强调“技巧是艺术的根基”,唯有精湛的指法才能支撑起音乐的情感表达与哲学高度。


《我佛慈悲》的创作灵感根植于玄奘西行的精神内核,既是对“开放包容、博纳百川”的盛唐气象的回望,亦暗含对当代文化交融的隐喻。龚一通过古琴的音韵流转,将个体修行与家国情怀交织,使听者不仅能感受佛教的慈悲智慧,更能体悟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中“和而不同”的包容性。这种以音乐重构历史叙事的手法,恰如他在琴学文集中所述:“古琴不仅是乐器,更是中华音乐语言的基因库”。


值得一提的是,该曲的减字谱打谱与二度创作过程,体现了龚一作为琴学家的学术功底。他打破古谱的静态记录,通过音色对比、节奏留白等处理,让千年琴音焕发新生,既保留了传统琴曲“声少韵多”的特质,又赋予其交响乐般的层次感,展现出古琴艺术在当代的创新可能。正如他在《丝竹春秋》音乐会中演绎《潇湘水云》时展现的“层云叠涌”之势,《我佛慈悲》同样以琴为笔,在音声起落间绘就了一幅精神求索的壮阔画卷。


此曲不仅是龚一琴艺的凝练,更映射出古琴作为“活态遗产”的时代意义——以古老的琴弦奏响永恒的人文追问,让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中完成“琴与心、技与道”的共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现在是北京时间22点35分,我开始了今天的码字。 LP64的中周在满满的激情、有力量的状态下落幕了,这带给我的更多...
    心理咨询师世林阅读 515评论 0 0
  • 我佛慈悲,却独不慈悲于我 文/丛山玟一 除了他,我百毒不侵 ​纵使跨越秋霁牯岭,蓝天碧月,也断没有美过他我走过的情...
    从山玟一阅读 641评论 0 2
  •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生活中有你,你便是我的佛! 前生有缘,今世度我。你是我的师长,我...
    沙漠之灵阅读 911评论 0 3
  • 好几年没有去寺庙了,不是不想去,是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我那么虔诚的认为佛的价值就是会在我有灾难时能救我于冥...
    了一樊阅读 727评论 0 1
  • 一 幼时在伽蓝寺待过。 大和尚笑眯眯的,是威严而一览无余的笑,我会双手合十诚惶诚恐地向他示意。年轻和尚又高又瘦,会...
    絃歌阅读 1,01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