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我们不缺少爱,缺的是感受爱的能力......
场景一:从朋友的倾诉中听到了关心和爱
上周五,好朋友给我来电话,她的上级A选择了在放假的前一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一个挺沉重的话题,对于A的选择我们也只能接受和尊重,毕竟我们并不了解她真正经历了什么。我感受她有些自责,说上午的时候和A说话语气还有点重,说已经感受到A好长一段时间,有一些低沉,只是A说自己没事,她想如果多一些关心会不会有不同的结果。说回忆起和A共事的时间,其实A对大家都付出得挺多,似乎大家回馈得挺少......
说到最后,她告诉我,要关心自己,有时候太过要强,可能会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如果有压力的时候可以和朋友聊聊天......
到最后,我感受到她其除了遭遇这个突发的情况想和我聊聊,更体会到了她很关心我,从A的身上,可能有一些我的影子,我笑笑说,我很好啊,但我感受到了她的关心和爱。
场景二:从先生的“责备”中体会到了关心和爱
周日一早,凌晨5点多,正准备起来赶未完的报告,先生说你这样把所有事都揽在自己手上,平时也是加班加点的工作,你的安排没有问题吗?
如果是以前,我可能会只会感受到他的指责。我给他交流了一下我们近期的情况,以及同行的一些情况,可能我也有需要调整的地方,实际上我们也在想办法调整。那一刻,即便是这样短暂的交流,体会竟然会如此的不同。
场景三:从领导的容许中体会到了支持
周六晚上,也许是因为做了一天的数据,也有可能是因为空腹喝了咖啡,曾一度感受到头昏脑胀想吐,一边担心着她因为不能提交报告受责罚,一边的确身体有点不听使唤,想着回去稍微休息一待,待孩子睡了再继续。晚上10点左右,她得知我现在的状态,说那就先休息吧,今天不弄了,明天睡醒了再说。我知道之前为了赶早完成任务,的确有的事情做得也没有做到自己满意的水平,有时候越想快,越不能快。
场景四:允许孩子做自己,传递爱
夜间,哥哥抢了妹妹手上的玩具,妹妹一边哭闹一边追赶,我就看着他们追逐打闹,放下了想要制止哥哥的想法,不一会儿,他们又一起去玩其他的了,不参与其中,静静看着他们所有的发生,生活竟然这般平淡而美好。
我想我的爱,天使般的孩子们定能感受到。
听樊登讲《感受爱》,不禁问自己,爱是什么?是一种状态,还是行为。如果是能力,又该如何去练习?
我的理解就是,对生活多一些觉察,多一些感官的体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触摸不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比如,当我听完这本书,记录下这些文字,也是一种反思)
学会区别压力与情绪
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受到负面情绪,往往我们回去想我要控制情绪,似乎我们不应该有负面情绪,我们只喜欢正面情绪。而当我们去控制情绪这个这个事情本身就会消耗能量,同时情绪容易寻找我们压力大的那个了缺口涌现出来,当我们信任情绪,去留意情绪背后带给自己的压力,而这份压力来源于什么?
比如,有的人收到别人批评的信息,有的人会愤怒,有的人会哀伤……可能通常会去做的是如何化解这份愤怒或哀伤,并为此消耗大量的能量,而正确的打开方式应方式,去观察我在愤怒什么?我是担心被别人看不起?我觉得很没面子?担心影响自己的形象或发展?
当我们找到真正的压力源,最值得做的事,我可以做一些什么来让自己所担心的事没有发生的机会,或自己需要提升什么样的能力,也有可能只需要提升自信心……
总之问一句话,情绪想告诉我的是什么?做什么可以让这个事变得更好,现在的情绪可以让这个事变得更好吗?如果情绪发生了也接纳它的出现,去复盘这次情绪发生的过程,自己一次遇到类似的情况,自己的做法会不会有所不同。
每一次情绪来袭,都是一次修炼自己的机会!
一个方法
找可以交心的朋友聊天
没有可以聊天的朋友,也可是试试与当下的视、听、闻、触链接,比如看着桌上装的热水的水杯,握在手里感受它的温度,喝一口感受它的感觉它流入身体的流动……(正念是也)
一切的发生都只在当下,过好每一个当下就是过好这一生,我们在用自己思维模式构建的世界上,如何过得自在,只在我们怎么看待当下的发生,智慧的人会去拥抱生命中的不确定,而这份不确定就会带来特别丰富的体验。
愿我的朋友们都能够感受到生命中的爱,也可以把爱传递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