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过走神的经历,在上课的时候,在开会的时候,在走路的时候,甚至是在开车的时候,这样的事情同样发生在本期TED Talker 贾德森·布鲁尔的身上,虽然贾德森·布鲁尔到最后都没有找到合理解决走神的方法,但科学家们从人们走神这一现象背后找到了一种更好地戒掉坏习惯的方式——借助人类的好奇心。
人们之所以感觉保持长时间专注困难的原因是我们其实是在和“演化保守的学习过程”作斗争,这一学习过程保存在人类所知的最基本的神经系统里,所以我们感觉到困难是很正常的事情。这种学习过程是一种以奖励为本的学习过程,称之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在生活中一个很常见的例子就是吃东西,看到食物,吃下去,感觉开心,这就是一个触发、行为、奖励的过程,这个过程多次重复以后就形成了习惯,聪明的阅读者从这句话中应该就能知道倘若想要形成一个好习惯要如何去做了。
任何行为一旦形成习惯我们就会自动化的去处理,比如说我们每天洗脸的时候,每天刷牙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几乎是不会分散太多注意力在洗脸刷牙上的,这一过程就像一个程序,而我们所做的只不过是点开那个快捷方式而已,我们的一些坏习惯其实就和洗脸刷牙一样,已经变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程序,只要我们不作为,这些坏习惯就会不断的跟着我们,直到毁掉我们。
在我们以往的认知中,改掉一个坏习惯就是直接上去怼,感觉自己玩手机花费了太多时间,直接不玩了;感觉自己每天睡觉太晚,强迫自己早早上床躺着;感觉自己烟瘾太大,直接不再碰烟了等等,当然,我坚信有很多人真的能够通过这种硬怼的方式达到了改掉坏习惯的目的,但是,我同样坚信,有更多的人通过这种方式是改不掉坏习惯的,戒掉一个坏习惯就像是治水一样,堵不如疏。
对于戒掉坏习惯这个问题本期Talker提出了这样的一个方法:用冥想的训练方法,我们把强迫的那部分去掉,取而代之的是专注于好奇。没错,就是这么简单,以戒掉烟瘾为例,Talker这样告诉志愿者:“去抽烟就对了,只是在抽烟的时候,真心的去好奇一下抽烟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么效果怎么样呢? 一位志愿者这样说:专注的抽烟,烟的味道闻起来就像发臭的奶酪,尝起来则像化学制品,超恶心! 可以想象,有了这样的感觉以后,这位志愿者以后对香烟的态度如何了。
我们传统的戒烟或者戒其他坏习惯的方法都是借助自制力或者称之为自控力,读过《自控力》的人都知道,自控力虽然是可锻炼的但终究还是很薄弱的,很容易被外界的因素影响,像是压力过大或者过度劳累,都会让我们的自控力变得很差,从而不能坚持下来,自控力发挥作用是借助的大脑中的前额叶皮质,这个前额叶皮质是我们大脑中最新的部分,而控制我们习惯的是大脑中最古老的部分,所以结果到底会如何是很明显的。
明白我们如何形成习惯可以帮助我们从更深的层次去了解它们——让我们从骨子里明白,那我们就不需要再强迫自己去憋住或是遏止自己的行为。我们只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没兴趣去做这件事。这就是冥想:当我们被自己的行为绊住的时候,要看清我们得到的是什么,发自内心的觉悟,在觉悟的状态下,自然地停止这种行为。
这并不是神奇的“噗”的一声,我们就是戒烟了。而是日积月累,当我们学会看的愈来愈清楚我们行为所导致的结果,我们就会摒除掉老习惯,而养成了新的习惯。
奇怪的是,冥想是,打从内心的感到有兴趣,每时每刻地去仔细体会到底我们的身体和心智,发生了什么事。将这种意愿转换成我们的体验而不是尝试尽快地把不好的瘾念去除。而将我们的意愿转换成体验是源自好奇,那是先天性的奖励。
当科学家们研究资深冥想者的大脑时,他们发现了神经网络里面「自我指认流程」的部分被称为「预设模式的网络」正在产生引响。目前有一个关于这个网络所在区域的假设,称为「后扣带回皮质」,会因为瘾念本身而引发不必要的启动,但当我们被它牵绊住,当我们被吸进去的时候,它就会欺骗我们。
相反来说,如果我们不去有意识地——从里走出来,只是单纯的好奇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同一区域的大脑就会安静下来,而只有当我们真正的安静下来的时候,我们才是真正的我们自己。
借助好奇心,看清楚处在坏习惯中的我们是怎样的状态,慢慢的我们自己就会改变,佛家说的正念,其实也是类似的道理。
视频链接在文章最上边,本期作业:按照本场TED中的方法观察一个你最想改掉的坏习惯。
知而不行,是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