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信使写作群第三天,我就被群主震撼住——确实懂写作。
群主,他网名——发现天鹅座。其实我对他的过往很陌生,对他实力也不清楚,只知道他在近500人阅读群,挺有名气的。
当然,名气跟他很能写文章有关,可他具体写过什么样的文章,写的文章水平如何,我不知道,因为没读过。
不过,这次进群的人也是很丰富,有日语翻译,有编辑,有公众号作者……混入了我一棵白菜。
群友这么厉害,使得我对他很期待,期待他能给出惊喜。
我现处境,已经焦虑了。
我有太长时间,安静地呆在一个井底,已经变得思维狭窄,双眼无神,内心脆弱。
每天,我看着巴掌大天空。
虽然我知道外面世界很大,可身处井底,体会不到辽阔,更生不出辽阔心胸,甚至连鸟儿会飞,慢慢地也不确定。
这是可怕的。
要是一个人不能突破环境,那就要被环境同化,成为环境一部分。
我很需要,有一陌生人伸进一竹竿,让我能爬上去。
这个写作群,我希望它是我的竹竿,我的希望。虽然我不知道,群主将对群做什么样定位,怎样运营。拭目以待。
第一天,群主发第一次作业。
了解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他对阅读书籍的分类,共列出了21条。让我们模仿写5条,也对阅读过的书籍进行分类。
群主提示我们:
“卡尔维诺,我觉得他在做一个动作。假如群友们真的给自己列一个书籍的个性化标准,其实是可以从中看出一些东西来的。”
我来来往往对着21条,读了多次,只能感叹分类完整,并没有读出触动的内涵。
从这里,我发现自己和群主的差距,不论是阅读,还是分析能力。
这个发现很棒,只要不如身边人,我就能逼自己不断靠近,看他是如何思考的,是如何阅读的,我存在的差距,要如何拉近……
不过,我们第一次作业,让群主失望了。因为我们都没有从卡尔维诺阅读分类中挖掘到什么,只是根据阅读,粗糙地写出分类。
第二天,我们的作业,还是阅读卡尔维诺写的一篇文章,“我为什么要写作。”
这次作业,还是没做到位,用群主的话说:
“这是一道阅读理解题,不过大家基本都跳过了阅读部分,把最后的问题单独切下来回答。大部分群友,甚至没有考虑过阅卷老师存在。”
我们又不合格了。
不过,群主为写作说了一句话:“要么写值得被阅读的文字,要么做值得被书写的事情。”
我不但看到了我与群主能力差距,还看到了与群友之间,差得山长水远。
其中一个群友写道:
“写作就像跳舞。我只有在直视内心的阴影时才会写作。有时它会带走我,有时它让我目瞪口呆。某种意义上,语言的存在造就了人的孤岛,而写作是工具,它允许外交。但不允许侵入。”
我写了一年多,按我现在水平,看到这样文字,还是自卑了。
不过,幸好遇到都是比我厉害的人。
这就像孩子爸教育孩子说,你在重点高中读书,哪怕你只是抓着同学尾巴,你也能读到好的本科。
在学习圈子,我们不怕比别人差,就怕比别人都优秀,那你很难产生进步的方向,这就像一尾鱼,生活在一小水潭里,都不找到游入大江大河的路径。
第三天,我终于见证了群主对写作认识的实力,他不打草稿,就款款而谈30分钟,其中一位群友整理,满满9页纸。
他指出:“最好的学习方式,或者说最有效、最个性化的,是你要找到适合你的导师。”
其实这个导师,就是确定一个作者,确定一个作者的一个文本。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呢?
“比如说你特别喜欢她某一段儿描写,或者某一个场景的处理,你都可以把它单独摘出来,反复阅读分析他到底是如何实现让你喜欢的……”
进群第三天,我好像隐隐看到井口探进一根竹竿,等我顺杆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