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每年这个时候
你们都会想起我——
有人是因为喜欢吃粽子
有人是盼着假期的到来
然而关于端午节的大BUG
你们知道多少?
实在忍不住兮,必须一吐为快也!
by:屈原
我真的不姓屈!
我很少对外人说自己的姓,
因为写出来你们也不认识,
而我又不会汉语拼音。
我叫屈原,但我真的不姓屈,
非要说的话,总被叫错倒是挺“委屈”的!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在我们那个年代,“姓”和“氏”是分开的,
有“姓”有“氏”,妥妥的是贵族才有的权利。
在贵圈儿里,关于“姓氏”有个潜规则,
男人一般都以“氏”相称,女人才称“姓”。
所以,“屈”是我的“氏”,而不是“姓”。
那我到底姓啥?
司马迁都说了,我跟楚怀王同姓,
你不认识他,也应该认识他妹妹,《芈月传》看过吧。
现在你们知道了,我姓“芈”,
你们都认得,不用再标拼音了。
对,是我选择了端午投江,
不是因为我投江才有了端午!
你们可能听过一个故事——
因为我在五月初五那天跳江,
所以就有了端午节。
听起来挺有道理的对不对?
当事人只能表示——呵呵~
屈原五月五曰投汨罗水,楚人哀之……
今五月五曰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遗风也。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
最早把端午和我挂钩的人,是楼上那位,
你们可能更熟悉他的《与朱元思书》。
他至少比我小750岁!!!
如果说端午真的是为了纪念我
那这七百多年人们都干嘛去了?!
糉,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这个很难写的字就是“粽”的古字了,
《说文解字》大家都知道的吧?!
你看,就算是最早记载粽子的人,
也比我小400多岁呢!
讲真,端午要纪念的人好多——
介子推、伍子胥、越王勾践、曹娥……
这里面除了曹娥,都比我大。
我是战国的,他们都是春秋的。
所以说,不要给我太大压力,
从时间上来看,端午真的与我无关!
“粽”横江湖,与我无关
听说现在,端午你们只干两件事——
放假,吃粽子。
为啥放假?纪念屈原!
为啥吃粽子?纪念屈原!
醒醒啊孩子!
还是让我来教你
端午节最正宗的玩法吧!
端午节有20多个别称,堪称中国“外号”最多的节日
除了吃粽子,正宗端午节还应该做这些: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古时人们以为自己发病是因为妖魔鬼怪上身),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挂荷包和栓五色丝线。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也有的说可以让五色丝线扔到河里后变成龙,带走瘟疫和疾病。
点雄黄酒。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吃五毒饼,画五毒图。五毒指的是蟾蜍,蛇,蜈蚣,蝎子,壁虎。人们在这一天把饼上印上五种毒虫,当天吃下去,可以避开这几种毒虫所带来的瘟疫。五毒图是为了让虫子们看见后会看见有同类后直接走开,不会在靠近。
别在朋友圈祝端午节快乐了,只能说端午安康。
端午节我看到有不少朋友在互祝"端午节快乐!错了!
各位亲: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的,最多互祝"端午安康"。
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这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我只好去了汨罗江。五月初五是毒日,是个悲壮的日子,是祭祀日子。所以,要扫扫盲了,不是所有节日都给互祝快乐,如清明节、端午节!只能互送"安康!朋友们别再发错了哟。
最后,顺祝各位同仁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