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你在看什么?”小女儿抱这他的腿,仰着笑脸。
他站在阳台上望着远方,思绪缠在心头。顺手抱起了女儿。
“我在看你爷爷。”
“我怎么看不到,爸爸,爷爷在哪儿?”
“你爷爷走了,离开这个世界了,只给我留下了这个。”他指了指左胸。“爷爷是个道士,爸爸也是,你喜欢道士吗?”
“爸爸是,就喜欢。”
“那爸爸给你讲一个修五斗米道的道士的故事,好不好。”
“好呀好呀!”
1800多年前,张道陵在古代神仙的基础上。结合道家的黄老思想知识,创立出五斗米道。多年来不知封了多少派系,有增加了多少思想。
他这一门却从未忘过初心,修道修的是心,是性,并不是学术的更替。如今的城市繁华,又有多少人感受过山知道林之道,林之道,农之道,自然之道。
方寸小观,方圆数里不见人烟。师傅30多年前下山,行走红尘归来时捡到了他,他的喉咙已经嘶哑,可是还在张嘴哭号,无辜的双眼红肿着。张开嘴在哭,却已发不出一丝声音。
师傅把他抱回观里,用嚼碎的黄豆掺水喂到他嘴里。很幸运,他被从死神手中抢回来了,他裂开嘴笑了,师傅也笑了,接着背着他的背篓下山去了。
再次回来,师傅手中牵着一只母羊,此后三年,师傅每月初都带着背篓下山,有时装着种的蔬菜有时是山里的坚果或者野果。
他吃羊乳长大,师傅自幼教他识字,两人一起做农活。也随师傅去过五彩缤纷的城市,他们背着干粮,敲过无数家的大门。见过向他们怒骂的醉汉,看了一眼又关上门的女人,也有邀请他们一起共餐的好心人。也有为他们收拾了一间房留宿的老师,那位老师说。他也曾想徒步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可他不行,他要陪父母,现在又要养育家人,还要教育学生们,虽然很累,但也很幸福。
他们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也走遍了大江南北,最终回到深山中的那所道观。道观带来的是无比的心安,外界的红尘往事仿佛烟消云散。只为他心中留下了许些回忆。
“师傅,那位留宿我们一晚的老师,他说自己很累,也很幸福的时候。脸上的笑容跟你平时的笑容好像呀。”
“我什么时候的笑容?”
“就是你平时看我吃饭的时候,还有还有在山顶上看大林子的时候,还有许多时候你都是这样笑。”
师傅摸了摸他的小脑袋,笑了笑,“你还见过谁这样笑?”
“那好多呐,”九岁的他搬着自己的手指一个一个数着,“上次公园里那个拍全家福的叔叔。还有那个抱着个方盒子的小弟弟,还有天安门早上看升旗的叔叔阿姨们。师傅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
你喜欢那种笑容吗?”
“喜欢。”
“那代表幸福,你觉得什么是幸福?”
“每天和师傅一起做早课上香看经书。打扫庭院都很幸福。有师傅在就是幸福,师傅,你觉得什么是幸福?”
“你就是上天给我最大的幸福。”
时间眨眼过去数年。中秋前后,天气晴朗,正是收玉米的日子。一青年敲着门,“师傅,走了,看一下我们的玉米,过几天我们去山下磨坊换点玉米面。”
“凡儿,咳咳,先进来。”
“啪!”他听到师傅声音微弱,好像上气接不到下气。顿时慌了,忙推开门。看见师傅脸色蜡黄的躺在他们一起编的藤椅上。
“凡儿,过来,哭什么?”
看着师傅那张熟悉的脸,稀疏的头发早已变白。师傅老了。
“凡儿,我要去见你师祖了,你今年也23了。下山去吧,找个媳妇过完你的一生,你的心脏不好,多看看到道书,戒躁养性。现在你的脾气有些急躁了。我走了,就把我埋在观后的那棵大松树下山吧,别回来了,我曾给你取名平凡,就想让你到世间去过你的一生。”
他眼里含着泪水,跪在师傅面前,抱着那只筋骨突爆的手,“是,师傅。”
两天后,师傅走了。
他按师傅的遗愿,埋在了大松树下,收拾了所有的道书。他,下山去了。
去了那酸甜苦辣俱全的红尘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