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周期股做,就是做的波动和弹性,用专业说法,做的是贝塔收益,贝塔就是波动,赚的不是阿尔法的收益,阿尔法就是稳定成长的钱。
在基金投资中,经常会碰到的一些基金评级指标。其中,阿尔法系数与贝塔系数是最常见的两个指标。这两个都是金融工程里面的术语,我用通俗的语言简单介绍一下。
阿尔法系数(α)是基金的超额收益和按照β系数计算的期望收益之间的差额。阿尔法系数就是反映投资回报率的重要指标。通俗一点说,阿尔法数值越大,说明基金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越大。
再说一下贝塔系数(β)。贝塔系数是衡量基金收益相对于业绩评价基准收益的相对波动性的指标。通俗的说,贝塔值越大,基金相对大盘的波动幅度越大。
金融工程认为,证券投资的收益率可以分解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和整个市场无关的,就是阿尔法;第二部分是整个市场的平均收益率乘以一个贝塔系数。贝塔可以称为这个投资组合的系统风险。就好比一个人在行驶中的火车上走的时候,他的速度等于他对于火车的相对速度加上火车的速度。贝塔就是这列火车提供的基础速度,阿尔法就是人在火车上相对于火车走的速度。阿尔法+贝塔就是这个人相对于地面的绝对速度。
一般认为,这两部分的价值是不一样的。阿尔法很难得,贝塔相对容易。只要通过调节投资组合中的现金和股票指数基金(或者股指期货)的比率,就可以很容易地改变贝塔系数,即投资组合中来自整个市场部分的收益。而想获得阿尔法靠的是真本领。在基金投资中,一般是要通过择股来获取的。基金经理通过深入调研上市公司,挑选出能获取超额收益的股票。所以我们常说,阿尔法很贵,而贝塔很便宜。
即使是按上面讲的不能再通俗了,这两个概念可能仍不太好理解。我们不用去当作学术去研究,这是金融工程干的事。对于投资者来说,到相关评级网站查出一个基金的阿尔法和贝塔系数的值就可以了。这两个指标怎么使用呢?
对于主动管理型基金,不论是股票还是混合型基金,不论是什么市场行情,阿尔法值越大越好。阿尔法反映的是基金经理的择股能力,肯定是越大越好。在挑选基金时,这项指标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对于长期投资而言,一般优先选择阿尔法值较高的基金去长期持有。
贝塔只是随大势,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要根据市场行情灵活使用。如果判断市场处于底部区间,可以选择一个贝塔系数高的基金,一旦市场开始上涨,这个基金就会相对涨得很快。而市场处于高位的时候,则要换成个贝塔系数低的基金,在市场下跌的时候,基金会比较抗跌。目前市场处于低位,现在机构大肆布局指数基金,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指数基金完全拟合指数,具有较高贝塔值。
最理想的情况,就是上涨行情中,选一个阿尔法和贝塔值都较高的基金,这样就是“快上加快”。
投资者经常会有这样的想法:好股票总会涨的,所以会拿着貌似不错的股票焦虑地等待上涨;也常有这样的想法:最近大盘不错,我该拿点什么票,多少可以赚一些。其实不论我们有怎样的想法,最后总可以归入两类投资策略中的一类,其中一类属于主动性投资,而另一类属于被动性投资。在理论上前者被称为阿尔法策略而后者被称为贝塔策略,尽管这两种策略只是在一些高级投资论坛上被经常提到,但实际上每个投资者哪怕是最普通的投资者也在不知不觉中使用这两种策略或其中的一种。
单纯的阿尔法策略以选择个股为主,只要个股估值有足够的吸引力,或者成长性诱人,那么投资者就可以主动出击。由于回避了研判市场涨跌这个难题,所以阿尔法策略更适合对于市场波动茫然的投资者。当然真正的阿尔法策略还需要配套相应的做空机制,这样就可以减少净值的波动,不过国内在阿尔法策略运用中对于做空机制比较藐视。至于贝塔策略则主要聚焦于市场的趋势,一旦判断上涨趋势形成则跟随市场建仓。由于这种投资行为是由市场趋势决定的,所以属于被动性投资。一般来说我们在实际投资中不会采用单一的阿尔法策略或贝塔策略,可能会将资金分成两部分,分别采用阿尔法策略和贝塔策略。也就是拿一些中长线筹码,当然也包括无奈被深套的筹码,同时用另一些资金参与趋势性行情。也可能在不同的时段采用不同的策略,市场不好的时候拿着筹码死捂,市场大涨时跟着趋势跑。
本栏主要跟踪上证指数的周线波段趋势,因此属于被动性的贝塔策略,甚至在被动跟随上证指数建仓的时候忽略个股而直奔行业,通过相应的ETF基金或分级基金参与。如果我们对于个股有独到研究,或者对于个股的资产重组有可靠的信息来源,或者对于某一行业的变化十分敏感,那么采用阿尔法策略无疑更合适。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阿尔法策略也并非一定是一家具体的上市公司。比如投资“一带一路”板块,就是一个广义的阿尔法策略。尽管这是一个板块,但因为持续向好,所以我们可以在不考虑市场波动的情况下进行主动性投资,这也是阿尔法策略的本质。上周一带一路指数(399991)上涨1.72%,CSSW丝路指数(000853)上涨1.42%,而同期上证指数则翻绿。这两个指数所对应的分级基金B份额则表现更佳,其中一带一B(502015)周涨幅为16.12%,一带一B(150276)为8.37%,表明在贝塔策略的前提下兼顾阿尔法策略可以获取更高的收益。如果把工作做得更细一些,实际上我们也还是可以从板块中选择个股的,比如在“一带一路”板块中选择更为强势的个股。
看上去贝塔策略叠加阿尔法策略更好,那么反过来也是一样的,就是在阿尔法策略的基础上再结合贝塔策略选择合适的建仓时机。不过这两个策略要做到始终一致也是不可能的,只是建仓的买点可以尽量凑合在一起。比如看好一个个股,然后在市场形成上涨趋势时建仓,这样至少可以在拿到筹码之后尽快脱离成本区,我们知道保持账面的盈余对于持筹的信心会很有很大提升。
从周线趋势的演变看,目前显然已经过了建仓期,也就是说已经过了贝塔策略中的买点,但阿尔法策略仍然是有效的,只要能够找到好的个股并且愿意承受较长时间的寂寞。而对于贝塔策略来说,尽管现在仍然处于持仓的阶段但也同样需要耐心和毅力,因为已经开始面临日线调整趋势的压力。
在一轮日线调整中至少会出现一次较为像样的下跌,而现在只有上周五上证指数的一根小阴线。接下来预期会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本周一立马开杀,直接下到日线调整的低点。还有一种就是周初强势震荡然后逐步回落并探明日线调整的低点。不论怎么变,对于贝塔策略来说都是拿着筹码不为所动,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