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写作 | 语言的色彩

2017年第45篇文章

鲁迅先生曾说“语言有三美,意美在感心,音美在感观,形美在感目。”而本篇侧重于意美中的色彩部分。要描写生活,就需要色彩,谁也不愿活在一个没有色彩的世界里。

以音韵节奏之美读来琅琅上口,每个汉字都有对应的音节,单音节多音节的各种组合,不仅读来韵律和谐,还可以起到凝聚气势的作用。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欠一字未满,添一字则多,顺畅读罢,一缕清怨缠上心头,每划过一根琴弦,都勾起一段回忆。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一字一字读来,豪情慢慢积蓄,总有仰天长啸的冲动。

以篇章结构之美让人赏心悦目,早期汉字都是象形文字,描摹世间万物的形状,“人”的一撇一捺,“山”的高低起伏,几笔勾画,形态尽显。又有字形对称,有句式整洁,有布局谋篇。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最能表现儒者的胸襟,一步步递进,立下宏愿,许下向往。

作家往往拥有一支特别的笔,没错就是“江郎才尽”丢掉的那支五彩笔。为什么张爱玲如此特别,不就是她天马行空的比喻和色彩意象的运用嘛,在她笔下“颜色”是视觉化的语言。

色彩描摹肖像

当文字描述的中心是人物,外貌、经历、背景不同,塑造出的形象也不同,肖像的色彩变化,则与不同个性紧密相关。

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这里足足用了六个色彩词,“白、乌、蓝、月白、青黄、红”让一个披麻戴孝、青春健康的形象映入眼帘。

丰子恺对颜色的自信“凡是字典里所有一切的形容词,在颜色上都可表演”

色彩描绘心理

心理色彩同样可以流露在字里行间。心理活动本来是没有色彩的,既不浮于表面,还有其广阔之域,有其隐秘之地,有其微妙之处。但人们流露在外的感情却出卖了自己的心理

《伤逝》中“但也还仿佛记得她脸色变成青白,后来又渐渐转作绯红,——没有见过,也没有再见的绯红”

这段是对子君的描写,面对求婚,意料之外却又觉得意料之中,既惊又喜的感觉,复杂的心理就这么通过色彩变化演绎了出来。

色彩描写景致

景致万千,有崇山峻岭,有茂林修竹,有小河流水,有丛花竞妍,有风动随心,有云卷云舒。描写景致的色彩无外乎三个作用:生动形象、烘托气氛、借景抒情。

白山黑水看得太多,再写意,也就是黑白二色。当景物涂抹上颜色的时候,会发现整个世界变得灵动

《补天》中“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那一边,却是一个生铁一般的冷而且白的月亮”

一边是炽烈的太阳,一边是清冷的月亮,鲜活的形象直接映射在脑中。

色彩分冷暖,不同的色彩环境,所衬托出的氛围也不同。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里那个萧瑟苍凉的故乡。

人们笔下的景色往往还寄托着他们的情怀,那是心灵折射出的光。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一幅秋郊夕照,一派凄凉的情景,一种漂泊的凄苦。


如何积累色彩

阅读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个提升写作能力的好办法,在阅读中汲取到足够多的知识,再通过练习写作来反馈。

生活积累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写作永远脱离不了生活,多少哲理都是生活教会我们的,留心身边的小事,为自己积累素材,写作时才好言之有物。

愿你有支五彩笔,书写缤纷文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说,我还有余光的话,那就是我写的文字,或许,它会伴着我度过余生。我的全部储蓄也只有文字,或许,它是我生命里最珍...
    古城苍狼阅读 1,392评论 58 59
  • 郑璐 宜昌 焦点网络初级七期 原创持续分享第34天 情绪会陪伴我们一辈子,而且只要人活着一天,就不会没有情绪。...
    迷你旅客阅读 106评论 0 0
  • 最近正在追“欢乐颂”。之前看了“琅琊榜”、“伪装者”都觉得不错。看到“欢乐颂”是出自同一个团队之后毫不犹豫...
    爱做饭的蜗牛阅读 2,469评论 13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