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三百天 ‖ 何去何从

昨天是日更的第三百天,感觉对于日更天数的一次次超越已经没有任何感觉了,能坚持到现在已经是胜利了,是300还是365,还是465,其实已经没有任何实质的差别了。

记得第二个百天的时候,还会为简书锁文、封禁账号等行动可能影响自己日更而忐忑不安,现在真得是淡然了许多,甚至即便此刻日更中断,我觉得也不会有什么可惜。

记得从第一天开始到现在,尽管每个月有六张复活卡,但我也只是在不久前用了一张——那天晚上喝多了,真得是忘得一干二净,这算是第一次喝酒误事,但愿也是最后一次吧!

日更的目的基本上已经达到。接下来面临的其实是最根本的问题——我要用什么样的心态继续我的写作之路。

近段时间,写作的激情似乎在消退,灵感似乎也面临着枯竭,比较深刻地体会到了写作的不易,每一次创作的过程,不仅仅是脑力的消耗,更是对体力的考验——能不能坐得住冷板凳,能不能长时间地盯着显示屏。

过程痛苦,但因为太忘我,似乎痛苦也觉察不到了。完成创作的那一刻,还是会感到新陈代谢般的畅快和轻松,不过爽过之后,平静下来,还是会不自觉地问自己:我是否适合这条路,是否愿意继续走下去,如果继续,要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

如果想有所成就,而不是日更之始抱着的随便写写的态度,上面的问题就必须想清楚。所以,我不得不追本溯源,聆听内心深处的声音。

我觉得人的一切力量——尤其是在艰难困苦面前所展现出来的力量——都源于最原始的冲动。或许就是人们所说的初心。回想我的初心,其实并不明了,毕竟当初视野有限。

如今日更将近一年,反复的写作实践算是重塑了我的初心,或者说让初心更加明显了一些——我还是想接下来的写作不仅仅是一种记录,一种宣泄,一种寄托,也想在灵光乍现的时候,留下一两篇(部)普遍意义上杰出的有价值的作品。

这种冲动几乎伴随我的每一次创作,甚至常常在梦里创作,又或者因为灵感来袭兴奋的睡不着,从这种意义上,我想我是适合写作的。这股力量驱使我不断地前进。

手里的文学书籍从来都没有断过,读这些名家作品的过程中,我也想过,大概像是小说这样的题材,真得是需要一定的天赋,加上童子功(年少时的阅读积累,很多著名作家都是如此),再加上适当的阅历方能创作出传世的作品。

我深刻地意识到有些条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塑造期,不免心生遗憾,但自怨自艾不是我的人生态度,我还是想通过后天的努力寻求突破——尽管我清楚得不能再清楚这种期待无异于痴人说梦,但如果用一生的时间追一个梦,那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幸福。

所以,我还会坚持我的创作,永葆初心,永怀一颗赤子之心,朝着终极目标,奋然前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