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道德经的理解

第十二章  声色电玩令心狂

这一章告诉我们,过度的追求感官享乐会让人迷失本心。沉迷于花花世界,让人眼盲、心盲,颜色太多,眼睛就会疲劳,看不清真正重要的东西。声音太杂,耳朵就会麻木,分辩不出真实的声音。

五味令人口爽,味道太重,反而让人味觉失调,分不清纯正与自然。过度追求稀有之物,会让人忘记分寸,行为偏差。

老子说:“以圣人为腹不为目”,圣人重内在而不贪图表象。为腹;就是滋养内心,不为目;就是不被表象诱惑,故去彼取此。把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放下,专注于真实而朴素的生活。

真正的安稳不是外在的热闹,而是内心的宁静。

不贪色,不嗜味,不沉迷于物质的喧嚣,保留一份简朴,才能守住心中的清明。

第十三章  超越名利得失,堪能担大任。

宠辱若惊    贵大患若身

老子讲;一个人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其实都是受到惊吓。因为受到侮辱会让人痛苦、悲伤、难过、绝望、愤怒,而且有深深的恐惧。

看来宠和辱都不是最好的体验。因为辱让人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而受宠一定藏着你看不见的目的。因为,世上没有几个被一直宠爱的有好下场的。孩子就是被宠坏的。

宠辱若惊  贵大患若身的意思就是:得宠和受辱都会让人受惊。所以在荣辱这个大祸面前,我们首先要学会重视自己的生命。不要因为一点荣辱,就把命交代出去了。那什么叫宠辱若惊呢,就是得宠是低劣的事情,获得它就感觉非常的惊喜,失去它就会惴惴不安,这就叫得宠和受辱都好像受到了惊吓。

那么什么又叫做贵大患若身呢,意思是我之所以有大祸患,就是因为我有生命,假如我没有生命,那我还有什么样大的祸患呢。所以珍惜自己的生命,并以此看待天下人,我们才能将天下托付于他。

这就是世界上多数十分看重自己的荣辱毁誉。有时侯甚至外在的宠辱,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就是大错特错。

大患就是大祸。往往来源于人的生命,因此要想防止大患,就应当先重视自己的生命,爱惜自己的生命,尊重自己的人格。

而不要在意外界的荣辱。一个人只有珍惜自己的生命,才可能以同样的态度去珍视周围一切的生命。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承担起治理天下的重任。

第十四章    道    长得像什么样

所谓的  “道”  ,用肉眼看不到,像空气一样看不见,却真实存在。

道究竟什么样,在老子的描述当中,道就是宇宙之间的自然规律,它存在于整个的天地之间,我们千万不要被 道  所迷惑。更不要着象于道,天天在想道是什么。

在这章老子也说了,是无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道  没有具体的形状。

虽然看不见道,但我们都在道的规律当中。让我们用心去感悟,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感悟生命真相,感悟我们的生命从无到有,最终又会从有到无。

在生活中,做任何事情要无愧于心。别人看不见你做事,你也不要愉懒,不要偷工减料,道 在看着你。

第十五章    得道行道之人的足迹

真正厉害的人,从不显山露水,因为他知道满招损  谦受益,不露锋芒,大智若愚,与世同流不同污。因为道非在言语之中,道教会我们深不可识之智慧。

刚开始学习道理时总想与人分享,试图改变他人,锋芒毕露。然而你越是修行,便会越发沉默。因为你明白道非在言语之中。

与认知不同之人强辩,不过是徒增烦忧。你若与友人谈天,他说大锅美味,你便应和,而非搬出大道来扫兴,这便是  “深不可识”  此言亦是教你我一种谦卑之态。

凡事开口,当知言语之局限,你若对一事发表看法,因你深知世间并无绝对之对错。

做事小心谨慎,非是胆怯,乃因他们不求快,不求多,就像做生意之人,若不懂道,便会急速扩张,一家店盈利便应立刻开10家。风险巨大,而懂道者则会如履薄冰,慢慢积累,稳扎稳打方能长久。

严兮其若客,他们姿态庄重恭敬,如同去做客的客人。此  “客”之心有二妙,其深知世间万物皆非我所有,不过暂时借用。故而倍为珍惜,不肯浪费一粒米,不肯损伤一草木。其二因知自己是客,故而对一切皆无放肆之举。

常怀节制与敬畏之心,他们有一种能力,能让紧张僵硬之事,如春天之冰雪般消融涣散。此  “涣”  便是化解之力。两个友人争执,他只需静坐其间,此其平和之气场,便能使纷争消弭于无形。

一个孩子心中恐惧,只需看到他安然立于身后,便能获得力量。大胆前行,收敛光芒,和光同尘,修得那份从容与安然,了悟外在样貌与内在心境。我们又该如何于动静之间,把握修行的尺度,最终达到那不盈不亏的圆满之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