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对写东西产生了恐惧心理,因为总觉得应该看完一本书,然后吸收同类型的内容把书看厚,再提炼核心观点把书看薄,内化成自己的再写出来,这对繁忙工作中的自己其实有点要求过高了。恐惧+抗拒变成拖延,继而变成难产,还不如细水长流,所思所感先写下来,并不妨碍一个阶段后整理成一个预期的文字结晶。
调整预期与现实的差距,是黄执中老师提到的一个调整心态的方法,觉得用到了,挺好。
开始看武志红老师的书,先写几个小点吧。
1.鸡汤文——序里面曾奇峰提到的
鸡汤文有这几个特点:
①假——幻想层面把别人的故事替换成自己的故事,用别人的成功掩盖自己的失败
②大——一味突出正能量,使阅读者丧失对现实世界的整体感
③空——忽略对现状原因的思考,用虚幻的未来麻醉自己对当下的感受
④没用——治标的欺骗性+无治本的实际效果
当然,当心理能量比较低的时候,这个可以给人补充能量,也是它存在的意义了。
2.巨婴——现代人的精神世界
定义:一个个体,身体上发育为成年人,精神上还保留婴儿的思想、情绪、行为。
特点:①自我意识狭窄,无法预知自己的言行对他人可能造成的影响
②人身依附,是自己成为他人或机构的一部分,丧失或出卖个人良知底线
③在人际和社会层面,为了操控而操控,五法施与爱或享受爱
先概述,未来再剖析,这个是总纲。
3.中国式好人
看起来对人很好,但情感是淡漠的,缺乏热情,并且总伴随着孤独,就像是活在一个孤岛上。
这个看起来有点共鸣,可能很多人都会说这不是我么,其实这个底层是心理能量的问题。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体,能量体伸展出的能量,如被看到,就变成光明,生的能量,如热情和创造力;如不被看到,就变成了黑暗、死的能量,如怨恨与破坏力;当一个人整个能量体都被看到,生命就得以证悟。
刚开始看,还都比较笼统,可能看完会有细化的内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