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这样说再见!

    温馨提示:全文近4000多字,大约需要9分钟~

按照惯例,每一年的最后一天我都会写点什么,给过去一年留下点痕迹,今年也不例外。

前段时间一位朋友问我,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过去的这一年,其实在我心里对于过去这一年确实没法用一个确切的词去总结,于是我思考了几分钟随便说了一个“成长”。

是我在往后想起来都会热泪盈眶的过渡阶段。

这一年,我摘掉了曾经以为困扰我青春的学生身份,正式告别不舍的大学时光,这份告别比我想象的来得要早,似乎在大四上学期考研结束的那天,我的青春也随着那个寒意阵阵却是欢声笑语的夜晚而向我挥手告别。只是我还是会想,还是会一遍一遍的去翻开回忆,然后一次一次的失落。

小时候看刻舟求剑,只觉得里面的人真傻,明明剑是掉在水中央的,却还一个劲的去捞,到最后也是徒劳,直到现在才明白,在匆匆走过的时间长河里,多少人一次次的返回某个地方去寻找曾经的记忆,故地重游或许本就是刻舟求剑,只是当时的脚步太匆忙,来不及停下仔细复读,教育好像在某一刻突然完成了闭环,此时一颗子弹正中眉心。

读时以为是束缚自己的粗布麻绳,回望发现皆是熠熠生辉的丝绸缎带,只不过“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这一年,我很幸运,幸运到每投一份简历都会收到一份面试,也都会面试成功。唯一的困难可能就是面试等待时的焦灼,印象最深的在去面试一家私立教育机构,等了两个小时,但听到的第一句话是面试官对我所学专业的否定,他用带着讽刺的语气说:“学新闻的啊,你没看到网上很火的那个张雪峰说,新闻狗都不学吗?”我笑了笑,那时候在我心里对于这次面试,这份工作的期待已然成负值。

对于即将走进职场的我来说,并不知道应该如何高情商去回复面试官的这句话,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也会像电视剧里演的一样这是对我的考验,只是出于本能的,我学过这个专业,我热爱我所学专业,所以在我意识里并不允许这样带着有色眼镜,片面的观点出现。

于是我回了他一句话:“网上的东西大家都可以去品评几句,高下立见有时候也很难分清楚,无用的也许并不是学问,我学新闻记住的第一句话是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直到今天我坐在这里“客观”“真实”这两个词也一样刻在我的脑子里,我不否定你表达的观点,但是如果您作为一个招聘公司的面试官都这样的话,那我觉得这并不是我想要的工作。”

机械的声音是毫无波澜的湖面,而我的笔下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无用的从来不是这个传承已久的学科。

后来我才知道没有什么所谓的考验,也不是什么所谓高情商问答,只是一次天时地利人不和的思想碰撞而已。

一次次面试成功,并且薪资和岗位对于一个刚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也说得过去,当我和家人朋友说起时,大家也觉得我很幸运,可幸运并不是我,而是我够努力所以才够幸运。我并不是名校毕业的学生,甚至很多人说起我的母校时都会自然而然的把后面那串后缀拿掉,可我很骄傲,有幸成为那所学校的一员,因为它让我有了归属。

我珍惜每一次我想要表现的机会,没有条件就给自己创造条件,即使是一件小事哪怕摸爬滚打我也愿意去尝试,去努力做好,因为骨子里的热爱,曾经石沉大海的稿子再经过一次次锤炼后都有了自己的去处,我也成功在校园里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找到可以展示自己的地方,一步一步写下自己的足迹,终于,写满了那张大一时只有基本信息和专业的简历。

我在母校度过了最快乐的四年时光,我经常和朋友说如果有“重生文学”还是会愿意回去走一趟,哪怕走同样的路,得到同样的结局,哪怕最终还是会被打上“上了三年网课的大学生”“缺失实习经历”“没什么能力”等等一系列的标签,因为我遇到了一群非常好的人。

前段时间一个关于“最难毕业季”的词条登上我社交平台的主榜热搜,有一篇叫文章叫《“网课一代”大学生,困在夹缝中》单薄的履历、封闭的校园生活最终组成了我们夹缝中的青春,还因此出现了一种所谓的新的职业歧视——不招“疫情班”应届生。因为缺失实习经历,是网课一代大学生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难以持续集中注意力学习,也是网课一代普遍要面对的难题。朋友说起这个话题时,她告诉我即使没有疫情就业也一样很难,我当时回避了她的话,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样的答案才能回应这个话题。

只是“白马长枪,鲜衣怒马”,疫情之下也有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

这一年,我正式成为一名打工人,正在经历当初专业课老师所“贩卖的焦虑”,那时候大家“嗤之以鼻”觉得为时尚早,此时,巴掌来的比暴风雨还快。

在做了一些考虑之后,今年4月份我正式进入工作单位实习,选择这份工作最朴实的原因只有四个字“离学校近”。离学校近,意味着通勤不远,又不用去各种租房App上大海捞针,何乐而不为。

工作一周“我要辞职”这句话就一直挂在我嘴边,整个实习期这种想法也是“坚如磐石”,只不过一直没有付诸行动,真正打消这种想法是实习期满独自去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人一旦独立后就会莫名其妙生出一种叫责任感的东西,也会突然生出一种叫内耗的情绪,以前做作业都不会想我要做的非常对,工作却生出一种我要完美无瑕的标准,当初传播学老师所说的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又再次正中靶心。这种责任感最终转变成热爱,驱使着我去探索、去研究更多自己没有涉猎的东西,我也不知道路走的对不对,但是只要有路不妨都去走走,说不定蛮荒也可以被我铺满鲜花。

成长就是在一次次见世面中知晓心中的底线。

我不知道我对这份工作的热情会持续多久,也许是两三年,也许十年,也许一辈子,但不管怎样至少现在我是热爱的,只要热爱还在那它一定是活的。

这一年,我带着一束花去见了相识八年的老师,作为中学时代文学路上的引路人,现在的她家庭美满。她带我走进余秋雨,去看“山河远阔,行者无疆”;去听掩埋在大地深处的历史余音,去品中国文脉流传了千年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而后沉迷在《诗经》的稻麦香和虫鸣声中;痴迷于诸子百家的大气磅礴,羡慕稼轩的豪迈,偶尔也会醉于“竹林七贤”的放荡不羁,最终向往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悠然。

因为她一句“白发戴花君莫笑,岁月从不败美人”,于是我听叶嘉莹品诗词一遍又一遍,文章憎命达,诗穷而后工,我现在读懂了她说的“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因为她我可以在一堂公开课上去畅谈我眼中的教育,去追忆那个山河破碎,满目疮痍,却是英才辈出的西南联大……

那天她欣慰的听着我讲述,我想我应该没有让她失望吧!

这一年我读《她的事:都市女性的塑造法则》,从晨光熹微到旭日初升,从日落归山到月照窗眀,无数个“她”陪小小的我走过了一趟又一趟通勤往返的地铁,无论读多少次还是对那句“这是人世间的温暖和热闹,像刚刚盛满的粥”一读再读,这样的文字好美,美到就像我正好在喝那碗粥。这本书是我大学老师所著,毕业再见时,有幸得到。

有次我告诉她,她对我影响很深,她说她很愧疚,因为觉得自己没有做什么,可是又需要真真切切的去做些什么呢?她和她笔下的女儿国就已经意义深重。每次合起这本书就莫名有些不舍的眷恋和难以言喻的情感,像我抬眼望向窗外时,车水马龙后得到的片刻寂静;又像今天的阳光,被几层乌云挡住,却依然热烈而美好,有些影响早已潜移默化、根深蒂固。谢谢她,让我有幸能成为她的读者,在今天这个快餐式时代依然有保留读完一本书的热情。

这一年,我听他们聊“学术圈那些事”,也真正成为他们口中的“上一届”,有时候人的记忆甚至比不过一道菜留在嘴里的味道,当遗忘成为常态,怀念多少会显得有些矫揉造作,但只要存在就一定会留下记忆。

很多人说学新闻的人十个里面有八个的新闻理想都来源于柴静的《看见》,我也不例外,从《看见》到陈虻再到孙玉胜的《十年》,打在我身上的烙印之深。突然想起朋友曾经问过我的一个问题,她说:“如果有一天突然有件事,让你不再相信你坚持的新闻理想,甚至不信新闻这个行业,该怎么办?”我那时候想了想,没有回答她,相信和不相信没有一个确切的定性,关键看你怎么想,我也怕有一天世故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人们不再相信真相。但总会有人去相信,就像在今天纸媒暗淡的时代我仍然能每天在办公室里看到一份纸质报刊,新闻传播最大的意义就是在今天这个时代去做真正的自己,去坚守内心的真诚、善良、正义和无畏。

这一年,有一件事一直在坚持——写作,从传统文学到网络文学;从短篇到长篇;从散文到小说,对写作我也有自己的节奏和思考,当我满心看着仅几面之缘的老师骄傲的向别人阐述我家乡文化时,内心有些触动,原来还有人奋力的来为它宣传,或许写作也应该有个地域归属,只有讲好一个地方的故事,才能去讲远方的故事。我也把曾经因为做作业而开通的微信号再次运营起来,给我的作品一个“家”,这样“它们”也有了归属,不再四散而去。

这一年,逐渐和朋友们成为网友,还好抖音的“续火花”给了我们延续友谊的机会。大家都在各自的领域疯狂成长,下基层的在深入民众中逐渐长成人民最信任的模样,考公的也逐渐回归社会人的节奏,当老师的也逐渐变成“泼妇”模样;读研的在学术圈日渐消瘦;还在上学的天天被毕业论文折磨。

年少时分出去的橘子瓣终于变成了橘子。

“精彩有个性,热烈又坚定”这是弟弟给我的评价,这一年他开启了属于他的大学生活,他也在好好长大,他说我是他的榜样,可他又何尝不是我的骄傲,我希望他自由,爱他所爱,行他所行,朝气热血,实现自我价值,没有网课,没有封校,他们的青春又将是另一番模样。

我坐在书桌前看着映在落地窗上的烟花颜色,桌上摆着我爱吃的蛋糕,看着视频里和我隔着屏幕跨年的家人,我爱的人都在我身边,生活,竟然是个动词。

我用了整个童年,终于步入了《熊出没》中的那个蛇年。

新年立个flag:去爬十座山,《七凸坡往事》和《夜笙歌》两本历史悬疑小说提上日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某天晚上,图书馆,两个脑仁在打架。 友情,经验,最爱的学姐;梦想,目标,未来的人生。面前的书翻了一页又一页...
    沧陀铃阅读 5,313评论 0 1
  • 在数着跨年的分钟里,完成了班级里第一篇同学们感受的发布。一时兴起的提议,收到了很多同学特别真诚的文字,感受到大家发...
    janet_34ed阅读 2,720评论 0 0
  • 330、分手以后 我正式搬出了xu家,接来了A姐、B妹。开始了自己的昆山生活。相比之下,我跟xu的时间像是被动圈在...
    江南财子阅读 2,642评论 0 0
  • 时光冲冲,还有1天2020年就将过去,我的37岁也将过去,每次都是对一年进行总结盘点,从没回味过以往走过的人生,我...
    顺其自然品味人生阅读 847评论 0 1
  • ​五 十天前各大新闻还在播报抗洪抢险。如今天气摇身一变,烈日如焰,又热辣辣地笼罩着江城。尹菲走在灼热的街道,茫然地...
    典典不熬夜阅读 2,63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