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认为:“从表面上看,颜色、甜、苦等现象都是存在的,但是实际上只有原子和空虚才是真实的事物。”于是感觉予以反驳道:“可怜的思维,你从我们这儿借用了论据,你还想击败我们吗?你的胜利也就是你的失败。” ——德谟克利特《昼夜》
前几天在看《助推》,刚开始就提到一个例子,如下图:

一般“拥有正常思维感官”的人会认为左边的桌子比右边的长且窄,可实际上他们的长宽尺寸是一样的。我还真的特地用尺子量了一下,即使这样还是无法心悦诚服得让我的眼睛和大脑同时承认他们是一样的,冥顽不化也就这个样子了。类似的例子在《思考快与慢》里也有不少。
而在昨天我又看到了另外一个棋盘阴影错觉(CheckerShadow Illusion), 如下图:

请告诉我,你能看出棋盘中“A”棋格内的颜色与“B”相同!!!
即使是顶着事实,还是不愿意承认我的眼睛和大脑是在哪里出了错。然后紧盯着下图一直看一直看一直看, 还会怀疑自己。
(更多的解释可在此文中找到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527/22/14102128_381553906.shtml)

我想不管怎么样,我的眼睛和大脑都算是广大众生中的正常者,以上两个图我都问过周围好几个人,看到他们也是一脸不可置否的样子我才放心的。在我们生活而自己我感知的世界里,通过眼睛看到的事物发射信号给大脑,在大脑中构建一个事物(场景),对,我们自认为“看到”的世界其实是大脑想象出来的,并不一定是物理世界他真实的样子。因为大脑除了眼睛传递的那事物本身的信息,还参考周边场景和配角一起的事物以尽量构建一个“自认为”合理的场景,如果周边的事物合谋(有意或无意),大脑就很容易搭建出与物理世界不一样(自认为正确)的场景。到底是谁在诱导谁,谁才是真正的受害者?眼睛没有错,大脑也无辜。那就是围绕在标的物周围的“莺莺燕燕”齐唱一首歌,是专门策划的还是天然的巧合那就不得而知了。
上面提到的只是关于视觉的一些试验和认知探索 ,在我们的听觉,嗅觉上也会又类似的“错觉”认知科学家在这些方面都在积极探索了解更多我们自己与这个世界的真实样子吧。
即使“眼见不一定为实”,但这目前也是唯一一个最靠近真实的物理世界的手段,我们还是照原来的样子生活。而正是那些“偏差”对经济,商业,科学,认知等更多的启发和思考,推动着人类认知的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