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dler使用WeakReference

如果引用对象生命周期长于本来应该释放的对象的话,那就会引起内存泄露(handle持有外部类Activity的引用,我们知道消息队列是在一个Looper线程中不断轮询处理消息,那么当这个Activity退出时消息队列中还有未处理的消息或者正在处理消息,而消息队列中的Message持有mHandler实例的引用,mHandler又持有Activity的引用,所以导致该Activity的内存资源无法及时回收,引发内存泄漏。)
baseActivity中

protected MyHandler handler = new MyHandler(this);
public abstract void handlerMessage1(Message msg);
public static class MyHandler extends Handler {
        private WeakReference<BaseActivity> weakReference;
        public MyHandler(BaseActivity activity) {
            this.weakReference = new WeakReference<BaseActivity>(activity);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Message(Message msg) {
            weakReference.get().handlerMessage1(msg);
        }
    }

其他子类Activity中

//发送message信息
Message msg = Message.obtain();
        msg.what = flag;
        msg.obj = result;
        handler.sendMessage(msg);
//处理message信息     子类实现父类的抽象方法handlerMessage1()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rMessage1(Message msg) {
            progressDialog.dismiss();
            getSearchData((ResultDesc) msg.obj,msg.what);
    }

由于Handler持有的对象是使用弱引用,根据WeakReference弱引用的特点在GC回收时能回收弱引用,这样就避免了OOM,另外还有在消息队列中可能会有待处理的消息Message,所以我们可以在onDestroy()或者onStop()中调用mHandler.removeCallbacksAndMessages(null);来移除所有消息和Runnable

常见内存泄露的原因

•非静态匿名内部类和非静态内部类会引用外部类。
•回调有可能会引起内存泄露,如果回调对象被静态对象引用或者其他原因引用而无法释放,就会导致内存泄露。
•Dialog有可能引发泄露
•非静态Handler引用外部类引起内存泄露
•线程,动画等无限循环执行,引用了需要释放的对象,也会引起内存泄露
•静态成员集合类和静态View对象 以及静态的非静态成员变量
•单例类
•资源未关闭导致的泄露。BroadcastReceiver未解除注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所有知识点已整理成app app下载地址 J2EE 部分: 1.Switch能否用string做参数? 在 Jav...
    侯蛋蛋_阅读 2,509评论 1 4
  • 内存管理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在开发中怎么有效的避免我们的应用出现内存泄漏的问题。内存泄漏大家都不陌生了,简单粗俗的讲,...
    宇宙只有巴掌大阅读 2,415评论 0 12
  • Android 内存泄漏总结 内存管理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在开发中怎么有效的避免我们的应用出现内存泄漏的问题。内存泄漏...
    _痞子阅读 1,654评论 0 8
  • 【Android Handler 消息机制】 前言 在Android开发中,我们都知道不能在主线程中执行耗时的任务...
    Rtia阅读 4,898评论 1 28
  • 别人的总结不一定适合自己,所以尽量多做一些自己的总结,针对自己的薄弱点重点说明,适当的借鉴别人,少走一些弯路。最重...
    renkuo阅读 7,490评论 2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