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打造福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月28日,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会,围绕“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主题展开深入学习。会议锚定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强调以数字福建建设为抓手,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协同联动,为福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列注入强劲动能。

    人工智能驱动产业变革,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底座。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在专题报告中系统阐释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六大核心领域:大数据智能赋能科教升级、跨媒体智能重塑文化产业、自主智能推动产品创新、群体智能优化工作流程、人机融合增强智能拓展应用边界。这一系列技术突破为福建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新兴产业加速布局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1。当前,人工智能已从单点技术突破转向全产业链渗透,其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将重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轮协同”,探索福建特色融合路径。会议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需紧扣“因地制宜”原则,立足福建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一方面,依托数字福建建设的先发优势,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基础层(算力设施)、技术层(算法平台)和应用层(智能场景)全链条生态;另一方面,推动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等优势领域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打造“智改数转”标杆示范,形成“创新—应用—迭代”的良性循环。例如,通过跨媒体智能技术可活化福建文化遗产,以“数字+”赋能文旅产业升级;通过自主智能技术可提升高端装备制造精度,助力“福建智造”品牌崛起。

    凝聚共识勇争先,谱写现代化建设福建篇章。福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肩负着“探路先行”的使命。全省上下需以此次学习会为契机,将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殷切嘱托转化为实际行动,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抢占人工智能赛道,以“久久为功”的定力深耕创新生态,推动新质生产力“点上突破”向“全域跃升”迈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福建样本。

    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奔涌,唯创新者进,唯实干者胜。福建当以人工智能为支点,撬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让新质生产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更加壮丽的“福建答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