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参加今年的MPD软件工作坊,作为项目辅导员、团队SM,我选择参加了团队管理场的学习。周六、周日两天的学习,收获颇丰:1.帮助我梳理出后续工作思路;2.结交了几个业界的朋友。下面简要谈几点感想,和大家共同交流:
一、实践讲了什么?
《微信红包背后的项目管理》——腾讯
1.他们把研发流程分为两类:
大项目(研发周期大于3周)重流程——采取典型研发流程:需求分析—需求文档—需求评审—总体设计(安全评审)—概要设计—项目计划—研发—功能测试(用例评审)—系统测试—发布评审—灰度发布—正式发布;
sprint迭代轻流程——按迭代方式开发。
有人可能会问,他们这样是敏捷吗?敏捷=快,这是很多人一直以来的误区。关于好和快的矛盾,也是大家一直思考的问题,讲师的观点是好重于快。而他们的这种中庸式的实践方法,我觉得很聪明。类似我们做需求实例化和MFQ,的确要消耗人力,但目的是为了把事情一次性做对做好、减少返工和故障修复的代价,提高客户满意度,但是在人力紧张的情况下,也没必要所有需求都这么做,可以选择较大、较复杂需求去做,这也是一种中庸的方式。
2.沟通管理
每人每天都会使用很多时间进行沟通。那么,我们的信息可视化、透明化做得怎么样?沟通的渠道、方法、效率、效果怎么样?可以通过“确认沟通主题——识别沟通干系人、了解沟通对象——沟通——沟通结果输出——沟通效果确认”的方法进行。如感兴趣,后续可通过ideatalk分享讨论。
3.人员管理要从靠制度约束转变为自觉遵守,项目运作靠负责人监督转变为自运转,团队负责人要从有执行力转变为有影响力。这不就是我们期望的自组织、自进化团队的样子吗?
《三小时破解创新团队管理难题》——用友
这一场,老师只讲了一小时,剩余时间通过工作坊方式,提出大家关心的管理难题,自己讨论给出解决办法。对我帮助和启发最大的,正是这个工作坊。
老师讲课的中心思想,我认为是管“心”。我们长期习惯的管理方式是管“事”,再上一层是管“人”,再上一层是管“心”。简单讲,就是换位思考,组织要理解个人的诉求,个人也要理解组织的诉求,最终实现双赢。作为团队管理者,我们离管“心”差距多大呢?
工作坊阶段,四个小组讨论的难题关键字非常巧合地集中在激励、激励、激发、激活。看来,如何激活组织,是团队管理的共同难题。具体方法很多,后续ideatalk分享。
《中小型互联网企业工程文化实践》——知乎
老师主要讲述他们的RFC实践,和腾讯的大项目流程类似,也是进行典型研发流程式开发,增强系统设计、相关文档开发,加强团队间沟通交流,共同提升。
《战略解码 持续激发组织活力》——原华为
老师主要讲述使命、愿景、战略、目标制定的重要性。大家可以想一想,我们理解公司的愿景和战略吗?我们自己的工作如何和公司战略挂钩的?
战略解码:通过可视化方式,将企业的战略转化为全体员工可理解、可执行的行为的过程。
个人认为可视化和层层分解,直到分解为可执行的目标尤为重要。否则,大的目标就被架空,成为一句口号。另外,全体员工的参与也必不可少,现在很多的OKR只停留在项目层,但只有通过全员的工作,才能最终达成目标,而且这也是各层找到自己在组织中的价值关联的好办法。
大家都知道华为执行力强,他们也是通过IPD流程、战略解码等管理方法来保证的。关于这一点,我专门向华为的朋友咨询,你们会不会觉得流程太多太繁琐、影响研发效率?回答是:这些流程都是可以根据业务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和裁剪的,留下的都是自愿保留并需要的流程。战略解码的内容同样也是自己在上层目标基础上提出的,所以并不觉得别扭。
二、个人感想
要实现打造自组织、自进化团队的愿景,需要激发各层的自驱力,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完成:成就动机(目标)、环境(文化)、制度规则。
文化是根本。大家对公司的2020倍增战略的那棵大榕树印象都很深刻,而文化就是滋养树木生根发芽的土壤。一个好的组织文化,或者说一份好的水土,可以让组织里的人得到滋养和成长,具有相似的优秀气质。文化建设重要、但不能急,要通过榜样带动、学习交流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传播。
目标管理是激发成就动机、价值实现的好方法。制度规则用好了,可以助力目标达成,但也不可乱用,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和较小的额外代价来达到目的。
18年,我会和团队一起,做需要和想做的事,以更开放的心态、更积极的态度共同学习,在实践中成长,相信团队明年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