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飞花落花满天,情来情去情随缘,雁去雁归雁不散,潮起潮落潮无眠,夜深月明梦婵娟,千金难留是红颜,若说人生苦长短,为何相思情难断!——人生苦短,珍惜当下!
春暖花开,游览日照九仙山!
日照九仙山与五莲山隔壑相峙,兼具奇、秀、险、怪、幽、旷、奥七大特色,最大的特点是"地中山、地中潭、地中瀑",素以"奇如黄山,秀如泰山,险如华山"而著称。九仙山奇峰异石与洞窟泉瀑之多,与五莲山并称双绝。从曲径通幽的山间秀色到晴空响雪的悬泉飞瀑,从韵脉神秘的自然景观到古老丰富的历史文化,华北罕见,令人叫绝。还有被誉为"江北一绝"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春夏之交,竞相开放,令人陶醉。霜秋之季,满山红叶与山光石景相辉映,蔚为壮观。
居仙卧龙,传神离奇。历史上许多隐士骚客,常会于此,吟诗论文,赞美九仙山胜境。宋代文学家苏轼曾有"九仙今已压京东"的诗句。
九仙山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名闻齐鲁。关于它的名字的来历众说纷纭。一说是因八仙过海时路过此山,正逢久旱不雨,荒山野岭寸草不生,山下的百姓亦难生存。为了让此山重新焕发青春,救山民于水火之中,众仙与山神一起在山上遍植花草树木,铁拐李用靴子从东海提来清水洒遍山岗荒野,花草树木喜逢甘露,速速新生。不几天满山葱绿,树木成林,鲜花盛开,蝶飞蜂舞,春意盎然,把整个大山装扮得像一座大花园,解救了当地民众干旱少雨的困扰。八仙临走时,铁拐李的靴子扔在了靴谷的山头上,成了今天的靴石。韩湘子在靴子的周围插上了笛子、长成了一片竹园。荷仙姑又在山间的池水中插上了荷花,不久荷香四溢。因山神爷在救此山荒旱无雨,重新长绿中也立下了功劳,所以此山命名时,连山神在内,共称九仙,故此山取名九仙山。
另有一种说法是,第九仙不是山神而是军事家孙膑。因为孙膑曾在此山屯过兵,储过粮,打过仗,后来又在此著《孙膑兵法》,人们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军事家,就在山中孙膑读书的地方为其建了书院。这些事虽然历史上没有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甚广,传说中讲:孙膑当年为齐国军师,为防楚入侵,就在此山南麓的牌孤山上安营扎寨,建有牌孤城兵营。在百将口曾与元大将李牧独孤陈等人打过仗,在这里前几年出土了不少枪刀,箭矢等,今存在博物馆。当年军队屯于靴谷中,并建有粮仓,存粮的地方,今称仓岭。岭下有大碾12盘,昼夜不停的辗米,供军队食用。解放后碾被山下村民拉去,如今只剩下一盘,在孙膑书院前警卫室后,可以作证。由于齐国的强大,又加上孙膑用兵如神,屡打胜仗,最后在马陵道打败庞涓,报仇雪恨,随弃军师之职隐居九仙山的靴谷之首抱犊峰下,建茅屋修兵书,永不出山。在此他根据《孙子兵法》和自己的实线,写出了万古流芳的《孙膑兵法》,此书在孙膑死后两千年才在临沂发现。在民众中流传孙膑用兵如神,又成仙人,因以对此山命名时,八仙加孙膑,成了九仙,取名九仙山。
珑塔,三峰相连,酷似卧而不起的骆驼,故又名骆驼峰。
孙膑书屋,三间石屋,相传孙膑在此研修兵法。
小洞天,位于孙膑书屋东侧,深十余米。长年滴水不断,雨季可见瀑布!
与天泉对应的是地泉。
笔架峰,一峰突起,顶分三岔,酷似笔架,故名笔架峰!
通往顶峰的天梯。
鲜艳的红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