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人与社会

框架:个体存在和社会存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人创造与社会创造;

一、个体存在和社会存在

1 个体发生与社会遗传

2 个人与现实的关系

3 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二、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

1 社会价值

2 个人价值

3 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关系

三、社会创造与个人创造关系

1 社会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

2 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综合

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及其特征;

人的本质在人性论上的意义;

人的异化的社会历史机制;



一、人的个性概念:

1 人的个性是指属于个人特殊品质的思想、感情、行为、自我意识的方式;人的个性化是指逐渐形成的属于个人特殊品质的思想感情自我意识行为的方式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中才能进行;

2 比较稳定的行为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3 是现实的个人在现实的活动中展现出来的特征;

4 个体的唯一性;

5 个体唯一性之所以能够形成,个性形成的变量特别多,以至于个性塑造具有无限可能性;

6 从本质上讲,个人即其人,个人的完整性是个性的完整性;

7 人的个性发展并不绝对、完善,故而不断变化发展,但是一旦形成,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8 人的个性化离不开社会化;


二、个人价值

1 价值是人的创造物,是人活动的产物;看似客观的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功能,即物对人的意义,本质上是人创造价值的活动具有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功能,物对人的意义实质上是人的活动对于人自身的意义;通过创造物的价值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是人满足自己需要的特殊方式,这种特殊方式表现了人的活动对自身的价值,即个人价值;

2 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和行为对于自身的意义,就是个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一个人越是通过自己的活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它的个人价值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3 人的价值不等于它所创造的全部价值的总和,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一种创造价值的价值,当个人不以别的目的为目的,以自身的目的创造价值时,这种活动就是自为的、自由的活动,是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

表现:

1 首先表现为对自己生命存在价值的肯定;

2 还表现为有自尊自爱自强的需要,需要他人和社会的理解与尊重,这是个人作为人应该有的价值;

社会对于个人尊严的高度重视,归根结底是组成社会的个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3 最高表现是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

个人价值的最高表现是人的发展的需要的满足,其根源就是人具有超越自身现实的理想追求;





三、人的本质概念(人性)、在人性论上的意义、人的异化的社会历史机制

1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现实的人的本质存在于具体的人性之中,是人性中实质的内容;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同物、客体、自然界相对而言的是人、主体、社会,现实的人作为主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是具体的社会的人,人在自己的社会和社会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属性就是人性;现实的社会关系是具体的,因而现实的人也是具体的,人性的具体性也表现为人性的历史性,处于不同历史形态的社会关系中的人具有不同的具体的人性;

2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具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现实的人总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同时又是这种社会关系的承担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是社会关系的性质和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不同地位决定的;

3 规定人的本质的是人的社会历史性,即人类社会关系,不是单一的、是多方面关系的总和;人类社会关系不断发展与进步,人的本质也不是凝固不变的抽象物,而是人之具体的、历史的社会规定性的总和;

4  人的本质属性是人之为人的内在根据,人不是纯粹的自然存在物,不是单纯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也不是抽象的概念,具体的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是实践着的、活生生的、现实的人,即社会的人,离开具体的人性、离开人的社会性,就无从了解人的本质;

5  人的本质是现实的人的存在根据,这种根据存在于人的现实关系之中;人的现实关系是人与世界的全面的关系,既包括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包括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人凭借具有社会形式和社会特点的劳动改造自然,使自然界人化,成为人类社会活动的客体;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恰恰是人的社会性的关系,体现着人的社会本质;

6 不在于与动物共同的自然属性,而在于社会属性

7 人类社会进步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增长与实现是相一致的;在人与世界具体的历史关系中,人作为活动主体自觉的、能动的和创造的特性即人的主体性,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



在人性论上的意义:

1 就其现实性来说,人是一种具有理性意识的感性活动的存在,即实践的存在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生存发展方式;人既有同动物相同的自然生命,然而又超越了自然生命的限制,具有了超越自然生命的本质,这就是实践的人的社会本质;人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性的活动,只有在人类社会中人才能成为人,人的自然属性以扬弃了的形式包含在人的社会本质中;


2 人是一种社会的实践的存在;(区别于个人)

社会实践中,人们把实践的对象看作是客体,而把自己当作是主体性的存在人作为主体与客体构成对立统一关系,这种关系不同于纯自然关系自然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天然的自发的关系以人作为主体的主客体关系则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建立的以主体为核心自觉的独立统一关系,人通过实践使得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表明人是进行自觉建设的主体性存在;

3 构成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是人作为实践主体的现实规定性,具有具体的历史的特点;既然人是社会的存在,也就必然是历史的存在人的历史性表明,人的本质是在人的活动中历史形成的,又处在历史的变化过程中,所以人是社会历史的存在

4 人的社会本质,不是一种同个人相对立的抽象的一般的力量,而是每个人的本质,是他自己的生活活动享受财富;这种真正的社会联系是由于有了个人需要和利益才出现的,是个人在积极实现其生存和发展时的直接产物


三、人的异化的社会历史机制

1 人类社会关系常常通过物来表现,或表现为物的关系,于是出现了社会关系物化的表现,现实的人即生活在现实的事物世界中并受这一世界制约的人;

2 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物质产品就在物化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产品关系即生产关系,即社会关系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商品物化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商品关系即商品生产关系即商品社会关系;产品和商品都是物,经济学研究的并不是这些物,而是凝结在这些物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这些关系又同这些物结合着,并且作为物或者物的关系存在;

3 物或物的关系作为对象性的存在只是凝结着人的本质力量,反映和折射人的社会关系;物或者物的关系反客为主,淹没人或者人的关系,乃是人的本质在对象化中的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的生产不仅把人当作商品、当作商品人,当作商品规定的生产出来,而且依照这个规定把人当作精神上肉体上非人化的存在物生产出来,即使是这种异化了的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也是异化了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

4 因此,马克思强调,只有当对象对于人来说成为人的对象或者说成为对象性的人的时候,人才不至于在自己的对象里丧失自身;这就是说,必须始终把物作为对象性的存在,把人作为主体性的存在,使物成为社会的对象,使人成为对象的主体,这样,人才能真正拥有和实现自己作为人的本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渐变的面目拼图要我怎么拼? 我是疲乏了还是投降了? 不是不允许自己坠落, 我没有滴水不进的保护膜。 就是害怕变得面...
    闷热当乘凉阅读 4,355评论 0 13
  • 感觉自己有点神经衰弱,总是觉得手机响了;屋外有人走过;每次妈妈不声不响的进房间突然跟我说话,我都会被吓得半死!一整...
    章鱼的拥抱阅读 2,221评论 4 5
  • 夜莺2517阅读 127,762评论 1 9
  • 版本:ios 1.2.1 亮点: 1.app角标可以实时更新天气温度或选择空气质量,建议处女座就不要选了,不然老想...
    我就是沉沉阅读 6,975评论 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