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代表作《局外人》首版至今已经75年了,可是这本书依然在影响着很多人,在这本书中,我似乎看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很多人的影子。
故事从小职员默尔索的母亲去世,他参加母亲的葬礼讲起。在母亲的葬礼上,他没有表现出一丝的悲哀,尽管他说,他和母亲的感情很好,他很爱母亲,但是,在旁人的眼中,他是一个不孝之子,他对母亲没有丝毫的感情,是他主动把母亲送到了养老院,让她老死在那里。
母亲的葬礼过后还不到一天的时间,他回到住处,就开始和女人约会,看电影、调情、做爱,似乎母亲的死和他没有半点关系,再之后,他继续平淡的过着自己的生活。他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包括一切人都保持不温不火的态度,女朋友玛丽.卡尔多娜向他求婚,他也含糊其词,他说,“怎么样都可以,只要你想结婚,咱们就结。”好像结婚的人不是他自己,和他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还有他的老板准备派他去巴黎工作,他也缺乏兴致,他说,“人们永远也无法改变生活,什么样的生活都差不多。”对于他的邻居沙拉马诺,也是如此,不冷不热。陪伴沙拉玛诺很多年的赖皮狗刚刚丢失没多久,老头儿很难过,希望得到他的安慰,他却很厌烦。
因为他的性格,因为他对人对事的态度,注定了默尔索的人生一定是以悲剧结束。因为交到了拉皮条的邻居,他那模棱两可的态度,让他在是非面前没有一个明确的立场,即使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也稀里糊涂,最后,因为开枪杀人被关进了看守所。这时他依然固守着自己不温不火的态度,似乎这起杀人案件和他没有多大关系,他不祈求法官给予他宽大处理,更不乞求得到谁的原谅。他不愿意配合律师、检察官和神父的工作,这让他们大为恼火。他甚至说自己从来就不信什么基督,更不相信什么上帝的存在,上帝已经死了。直到后来,他被法官和陪审员集体判为死刑,他才似乎有了那么一点感觉,感觉生命去日不多,才开始有了恐惧的心理。他的神经在此时才恢复了一点知觉,他害怕听到牢房外的响声,因为这响声就意味着他生命结束的时日已经到了。
在如今我们这个时代仍然有许多和默尔索一样的人,他们没有任何信仰,没有任何追求,似乎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什么人也无关紧要,生活对他们来说就是混日子,得过且过,怎么样都行,怎么样都可以,反正生活不会有什么波澜,不会有什么改变,那么他们自己也没有必要做出任何的改变。你可以说他们麻木不仁,也可以说他们冷漠,但是他们依然固守着自己的行为习惯,他们是这个社会的“局外人”。
他们的存在就是因为存在而存在,他们活着的意义就是因为活着而活着,你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任何积极的,主动的,有为的东西,他们身上充满了负能量,他们觉得活着就是这个样子。
其实,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国家都有这样的人存在着。他们在时代的车轮中被动前行着,因为这样的人实在太多了,很多时候,你觉得,拿它们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由他们自生自灭吧。可是,就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让这个社会显得不和谐,也是因为他们的存在,让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疏离。
我一直在想,是什么让一个原本活生生的人变成了社会的“局外人”,他们生下来并非如此,他们也曾经感受过爱,有他们的父母,兄弟姐妹,乃至爱人和孩子。他们儿时也一定有过无数的梦想,期盼过长大后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可是,在他们成长过程中,遭遇了怎样的打击,才会让他们和小到一个单位、一个组织,一个社区,大到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越来越疏远,宁愿不闻不问,让自己变成一个“局外人”。也许,这其中的原因才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的。
“局外人”的出现并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一个重点,重点是,是什么让他们最终成为“局外人”,或者说,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宁愿选择“局外人”的生活。而这才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单位、我们的组织和社区应该思考的问题。